安慶之名始于南宋,含“平安吉慶”意。別稱宜城,簡稱“宜”。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處,安慶素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譽。
一、請祖
臘月二十四,安慶人稱為“小年”。過小年的傍晚,屋內(nèi)燈火通明,包括牛欄、豬圈、廁所等地方都打開燈。然后,桌上擺好菜,飯,斟幾杯酒,再在戶外燒幾刀草紙,燃幾炷香,放一掛鞭炮,磕幾個頭。有祠堂的家族,祠堂內(nèi)供有祖先牌位、遺像。族中年長者帶著家小到祠堂內(nèi)燃上一對蠟燭,再敬香、燒紙、放鞭、磕頭。請祖完畢,回到家中,晚餐才正式開始。 當然,既然有請祖,就有送祖,“送祖”一般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
二、炸圓子
圓子意味著年年歲歲全家團團圓圓。安慶民間凡是為紅白喜事舉辦的宴席,圓子必會登場。做圓子的主要原料有糯米、山芋粉、香油及蔥、醬油、魚或肉等佐料。圓子炸得又大、又松柔,香味可口。剛出鍋的圓子最好吃,外酥里香,不過品嘗這道美食可別性急,小心燙傷了口腔。不同的圓子滋味也不一樣,魚圓子鮮美,藕圓子和胡蘿卜圓子清甜。另外,還有肉圓子和糯米圓子,也是安慶人偏愛炸的圓子。在一些鄉(xiāng)村,村民們還會把炸好的圓子送給他人,相互嘗嘗不同的味道。
三、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蘊含日子永遠紅紅火火之意,除此之外,它還渲染節(jié)日的喜氣。臘月三十那天,太陽下山之前,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lián),一些鄉(xiāng)村人家不僅在門上貼,還會在倉房、豬圈、牛欄、廁所和窗子上貼。
四、開大門
除夕之夜“守歲”至零點之后,選擇一個吉時,由家主開門放鞭炮,是為“開大門”。安慶人對大年初一的開大門很講究。開大門的寓意是:開門納財財盈門,抬頭見喜喜滿面。
五、出行
正月第一次出門,叫“出行”。大人、小孩在正月初一這天一早就穿戴整齊,放開門鞭后,拜年活動開始,晚輩分別到長輩家拜年。聚族而居的則到公共堂屋進行集體拜年活動;婦女和大姑娘不須參加。長幼一一向祖宗(牌位)拜年(磕頭)后,接著晚輩就分別向長輩作揖并祝賀幾句吉利話,長輩照例要勉勵晚輩幾句好話;同輩則互相作揖,互說吉利話。然后,各歸各家。一家在一起對元寶(就是吃茶葉蛋)。早餐一般都吃雞湯面,這叫“常吃常有”。除了雞湯面,安慶市民大多數(shù)都吃雞湯泡炒米,雞湯泡炒米也算得上是安慶獨特的食品。
六、拜年
正月初二到元宵節(jié)前,先后到長輩親戚家拜年。初二,一般到岳家、舅家拜年。給長輩親戚拜年要帶禮物。禮物輕重,視血緣親疏和家之有無而定。如岳家禮物,舊時一般為四色(樣):糕、糖、桂圓、蜜棗。如今當然不限于這些了。但“四色”一般不變。這種禮品的送法在安慶的農(nóng)村至今保存。 在安慶,逢年過節(jié)走親訪友,貢糕是必不可少的一樣禮品,大家互相饋贈,以示糕(高)來糕(高)去之吉祥寓意。懷寧貢糕至今已有近600年生產(chǎn)歷史,相傳此糕在大明永樂年間曾做為貢品上貢給皇帝朱棣品嘗,因此得名為“貢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