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結婚風俗及流程,廈門從提親到結婚的流程

思而思學網

現代的婚禮越來越西式化,很多古時留下來的習俗正在慢慢被淡化,不過,也有很多傳承千年的禮俗被保留了下來。廈門地結婚風俗不盡相同各有千秋,共同組成了燦爛的婚俗文化。

11.jpg

"提字仔":

廈門俗稱提親為"提字仔",男方托媒上女方家門提條。女方父母若無意結親,煤人只得怏怏離去。如女方父母有意,即向煤人要來寫有男方姓名籍貫、出生年月日、職業(yè)等情況的紅紙條——"字仔",讓煤八三天以后再來,這門婚事算有了希望。在提親議婚的過程中,"煤太婆"往往憑借其三寸不爛之舌,鼓動議婚雙方振成親事,好從中撈取"煤人錢"。廈門議婚很早就有"對看對相"的相親風俗。兩家通過"提字仔",彼此認定門戶相當之后,即通過煤人進一步談論聘金、聘禮的具體數目,婚事的各項程序、日期和要求。

"吃定":

稱為"訂婚",男家差煤人帶著裝有禮帖和訂婚帖的帖盒前往女家,送去金手環(huán)或戒指一對,以及部分聘金和禮餅、香、燭、鞭炮、豬肉等,作為訂婚禮物。女家以訂婚帖回復男家,同時回贈金表鏈等飾物,并退回部分禮餅,由煤人送往男家。女家給煤人的"煤人禮"錢銀也一并放在帖盒內。男家收回帖盒,視盒內"媒人禮"的錢數,再給媒人雙倍的"謀人禮"。以后每次有勞煤人,都要給謝禮。訂婚的當日,男女兩家都要辦訂婚桌,宴請自己的親戚,慶賀兒女訂婚。女家將男家送來的禮餅分送親友,宣告女兒出嫁在即,男家也分喜餅。收到喜餅的人家,要送上結婚禮物致賀。

現在婚禮一般都不再經過"訂婚"這個環(huán)節(jié),合并到"送定"這個步驟,節(jié)省了應酬花費、也有送女方一只金戒指或一條金項鏈作為信物的,這頗有舊時代"吃暗訂"的訂婚意味了。

聘禮:"送走"即送聘禮、聘金。

扎餅,俗稱"大餅著花"。"大餅"即特制的碗口大的馬蹄酥,兩個一包,動輒數百數千包。"著花"即中空的油炸糯米球,外面用糖漿粘上"米香"(爆米花),類似今日的"麻著"。還有"四色餅",即各種小餡餅,包裝成封,視"大餅"的多少,按一定比例搭送。

禮糖,俗稱"大糖小巧"。"大糖",由糖壓制成塊狀,中空;"小巧",顧名思義,是較小的糖塊,多為樂形或菱形,實心。女方大部分收下,退回小部分。男方也散發(fā)禮餅禮糖給親友,常再加香蕉搭進,寓招子之意。男方在"送定"前已給親戚喜物,為紅糯米湯圓一桶(用紅色飯桶裝)或糯米摻四大團和禮糖若干。

面線。寓白頭偕老之意。

冰糖、冬瓜糖、桔餅、柿餅、糖花生等蜜料、茶料(飲茶的條配),女方也退回部分。這些都是招待客人的甜點佳品。甜應俗語"吃甜甜,生后生",桔餅寓吉意,生花寓早生貴子。女方陪嫁也都有這些。

甕酒、活雞活鴨。女方留下酒,雞鴨要退回。

龍風大紅燭、禮炮、禮香。都是婚事必需品,龍鳳大紅燭供女子出嫁前舉行"上頭"(冠禮)儀式用。

四時水果。香蕉、鳳梨、柑桔等,香蕉寓招子,鳳梨寓"旺來",柑桔寓吉意。

飾物。手環(huán)、戒指、項鏈、珍珠片頭、金銀河、珠寶等。

婚期既定,各項婚前準備就加緊進行。男女雙方都發(fā)出紅帖遍告親友。有的再發(fā)禮餅禮糖,以示隆重。自"吃定"以來,收到喜糖喜餅的親友都準備結婚禮品。前往致賀或"添妝";榧遗伤拖蔡窍诧炓差H有考慮,關系密切、感情深厚的宜厚送,反之薄送。吉日裁衣,男女兩家同時進行。過去結婚外裝多請外工裁縫制作。裁衣日,女家還制作新婦結婚系的"肚裙",也以白布為之。這件"肚裙"在頭胎嬰兒出生后裁作兒衣,具有預兆早生貴子的意思,也是必不可少的。

合帳

男家在裁衣當日,須制床帳一頂,也是"好命人"執(zhí)剪,在當日縫制好,稱為"臺帳"。

安床

男家擇吉日安床。安床即擺放新床。

送嫁妝

迎娶前一日或數日,女家將新婦隨嫁的物品——嫁妝先行送往男家。送嫁妝由女方派人押送,不用煤人,煤人只算男家的代表。男家也同樣禮待女方客人。

上頭

婚期前夜或當日清晨,男女雙方要舉行"上頭"成年禮。新婦在"上頭"之前,請"好命人"用結實的紗線絞去臉上的汗毛,并且把眉毛絞得細細的,叫做"開面"。"上頭"即將新人童孩發(fā)式梳成成人發(fā)式,都在正廳祖先神位前舉行。"廈門人認為結婚了的人才算成年人,未結婚的還是孩子。未婚者,不管多老,過年都還有人給紅包。

迎娶

女家在迎娶隊伍到來之前關閉大門,讓媒人來敲門。媒人敲門時,女家問說"何事?"謀人答:"要娶新娘!"這時,女家將門稍稍開啟一縫,謀人依禮遞進一個紅包給開門的人,門又關上了。煤人重新叫門,如此三次,女家才開大門迎客。這就叫做"打門娶新娘"、故意延長出門的時間,是世俗認為新娘拖延出門的時間越長,對女家越有好處,能留住更多的財氣。也有說這樣才顯得男家有誠意。新郎進門入廳,拜見丈人、丈母娘,女家小舅子輩即為新郎拜上剝殼的熟雞蛋煮糖水的"雞蛋菜",以及"龍眼干蒼"、"四果茶"、"茶心茶",新郎依例只喝湯水。新娘一身盛裝,頭臉罩上紫帕,與新郎拜過祖先,叩別父母后,由父母(或兄弟、好向人)牽上轎。新娘上轎時要哭幾聲,俗稱"哭好命"。新娘轎一出門,女家立即緊閉大門,俗稱如此財氣才不會被拔去,然后放炮禮送、門外的迎親鼓樂自始至終盡情歡奏,鞭炮越放越熱鬧。迎得新娘的迎娶隊,這時除了增添了新娘的花轎之外,又增加了陪送新娘的轎乘,乘有小男(新娘兄弟輩)、送嫁嬸。

花轎到達男家,先停在門口,等待出轎入門的吉時到來。男家小姑(新郎姐妹輩)捧著茶盤和盛著柑桔的桔盤,站在轎旁。新郎則立于轎門前。轎前還燃著一盆炭火。吉時一到。新郎抬腳猛踢轎門三下,轎門才開。這時,小姑捧上甜茶,再捧上桔盤,讓新娘觸摸柑桔。新郎牽新娘時;新娘稍起身又復坐下,再牽再坐,反復三次才出轎。這時,原來掛在花轎后的米篩,由男家人舉在新娘頭上。新娘出轎,踏在瓦片上,才由新郎牽著,跨過炭火,進入大門內。在整個入門的儀式過程中,鞭炮震天動地,硝煙彌漫,紅色的鞭炮紙屑把地面都鋪滿。

新婦入門后,與新郎在正廳拜天地后往入新房。新婦要第三天才能出房。廈門人說的"新婦娶來,藏在房仔內",很形象地道出了這個細節(jié)。新娘入新房,若踏門檻而過,意味著她想壓服新郎。這種斗法一般不為家法所容。

在新房里,點著龍鳳大紅燭,俗稱左燭主男壽,右燭主女壽,那盞先滅那個先亡。

新郎新娘在新房里先吃‘合婚圓",自己夾著吃一粒,再各夾一粒給對方吃,還要吃慶賀婚事的"酒婚桌’,民間又訛為諧音的"水婚桌"。新郎新娘端坐在圓桌的兩側,由"好命人"掌具。廈門的酒婚桌要上十二道菜,六葷六素,由"好命人"拿筷子—一夾起,遞到新郎新娘嘴邊,作喂食狀。

夜幕降臨,新人上床圓帳之時,仍有需要注意的禁忌。新郎衣要搭在新娘衣之上,新郎的鞋要放在床下不易被人踏到的地方,否則將兆男被女壓。

出廳

婚后第三日,新婦才第一次走出新房,上廳拜神、拜祖、拜公婆和親戚長輩,俗稱"出廳"。新婦要把龍眼干、紅棗泡的甜茶敬捧給家人,尊長以禮物放在茶盤上謝賀,稱為"壓茶盤",多為飾物和紅包。新婦還以紅簪花遍贈家中女眷。女家也在第三日派小舅子前來探望,帶著檻裝的香蕉、冬瓜糖等蜜料,還有甜包、香粉等禮物,女婿須出門迎接。小舅子上堂拜見各位親家,稱長輩,說"給親家請安"等。諸長輩則給紅包,稱給舅于"糖仔錢"。"出廳"當日中午,男家設"新娘桌"宴請小舅子、全家女眷。新娘居中,姑嫂左右招待。席間,小舅子面前還放著一只碗,人們將席上的雞、魚大菜中的雞頭、魚頭先行夾在這只碗里,請舅子回家時帶回去,表示新娘家有吃的,還表示婿家的敬意。小舅子回家時,婿家回之以成檻的大烏糖丸和小舅于帶來的部分甜包。

婚后的第三天晚上,夫家宴請賓客;楹蟮谒娜眨【俗淤"母仔"來訪新婦回家探望父母,稱為"做客",即古代"歸寧"之俗。公婆都要給舅子紅包,稱給舅子"結衫子帶"。

做客

"做客",由新郎陪新婦回家。新婦回家"做客",夫家要備檻禮,有碰餅、四色餅、著花、水果等。男家還備有給女家父母、長輩、晚輩的紅包,裝在帖盒帶去。一般女家父母按紅包內錢額加倍回禮,并另贈親家衣物,對方長輩原封退回,晚輩可照收。"做客"時,女家合家歡宴。廈俗新婚滿月后,新婦才能"做客"留宿。而后凡要回娘家"做客",皆要娘家派人去請,經夫婿同意后才能成行。正因為"做客"只邀請新婦,所以過去還要請女婿,時間定在婚后的第十二日。和"做客"一樣,還是要禮尚往來,而且更不能含糊,唯不必等到天黑才回家。

婚后的第十二日,有能力的人家又廣請賓客,凡婚禮有賀禮者都請。男方在席間答謝各方的愛護。席畢,新婦捧甜茶,受"四句"祝福。傳統的廈門婚姻禮俗,可謂"先兵后禮"。從"提字仔"起,雙方看門風、談聘金聘禮,買賣婚姻的勁頭十足。"生意"談成后,"請期"、"親迎"、"三朝"、"做客"、"請女婿",才講起禮來,但是仍十分注意講究金錢上的對等。傳統的婚姻禮俗,當事的男女雙方沒有絲毫的自主權利,不知葬送了多少青年人的美滿青春。古老的一輩人介紹自己的婚姻時常常說:"你們現在是先戀愛后結婚,我們過去是先結婚后戀愛,好壞都是一世人。"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