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做為承載著社會希望的年輕一代,自然也承受著社會關注的目光,往往成為話題的焦點。隨著網絡時代排山倒海一般的來到每個人面前,各種門,各種自拍,各種新創(chuàng)詞匯頻頻出現(xiàn)。我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90后成為了時代新的主角,并且一夜之間被社會學家們打上了“非主流”、“腦殘一代”、“沒有責任感”,等等負面的標簽。這種負面認知的形成,首先要歸咎于時代的沖突。
歷史總是以螺旋的方式前進,所以我們總能看到某些“鏡頭重演”。大約10年前,我們也看到過類似的情境,社會學家們痛心疾首,高呼“小皇帝們”是“垮掉的一代”。只不過,那時候的主角是“80后”。時代在變,社會在變,標準在變,過去我們稱之為“代溝”。而現(xiàn)在,當差異越來越大時,就演變成為了時代的沖突。
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進入高速發(fā)展,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異?焖侔l(fā)展的經濟水平和信息水平,讓每代人的價值觀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每代人的生活環(huán)境、物質條件、溝通方式都不再一樣;每代人對金錢的看法,對工作的看法,對愛情的看法,都已發(fā)生巨變。于是,當前幾代人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 80后、90后時,沖突產生了。
雖然以上說法有些玩笑的成份,但不可否認的是, 時代的變化真正造成了每一代人之間巨大的認知差異。并且,只要社會不斷進步發(fā)展,每代人的生活環(huán)境就會不斷變化,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每代人都有各自的標準。所以,想要看清90后,我們必須放下自己的標準,真正做到融入90后,理解90后,才能真正懂得90后。
不管是從研究報告,還是從我們看到的另一些事實中,我們都發(fā)現(xiàn)90后并不是“腦殘一代”。
通過CMI 校園營銷研究院的大量調研,我們發(fā)現(xiàn)90后的‘非主流’是被夸大了的,許多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簽也讓大家對他們產生了很多偏見。其實,90后大學生主流居多,他們能夠用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看待外界。
拋開時代差異造成的立場沖突和觀念沖突,90后的“非主流”現(xiàn)象更多還是來源于他們自身的特點。而這些特點,都離不開他們所成長的時代。
從1990年到現(xiàn)在的20年,正是中國人變化最大的20年。經濟狀況,物質條件在變化,而行為方式,思想觀念,價值觀念更是產生了巨大變化。
從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發(fā)展特長,實現(xiàn)夢想;
從追懷先烈、學習模范轉向追逐明星、崇拜偶像;
從全民奔小康,到“一切向錢看”,再到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從接觸人性束縛,到性開放,再到變性人、同性戀的公開化;
從信息閉塞,到手機、網絡、APP、微博、微信的普及;
……
90后,沖突的一代
20年來,中國人的思想解放和信息爆炸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變化巨大、前后沖突的20年,這就是90后成長的20年。一個充滿沖突的時代,造就了90后,沖突的一代。
讓我們簡單的看看90后身上展現(xiàn)的幾個重要沖突,了解他們的行為特征。
沖突一:網絡與現(xiàn)實的沖突
他們生長在科技發(fā)達的網絡時代,一方面通過網絡盡情的表現(xiàn)自我,另一方面又在現(xiàn)實世界中感覺空虛寂寞。
90后是握著鼠標長大的一代人,伴隨著互聯(lián)網成長起來的90后對網絡有著特殊的情感,長久的接觸使用必然會產生心理和情感上的依賴。
武漢的王同學為了表達對姐姐的想念,便把姐姐的照片制成視頻相冊上傳到優(yōu)酷網上,來紀念一下;北京的姜同學則會通過網絡日志宣泄情感:一般都是自己不好受了,發(fā)泄一下,別人也看不見?梢姡ヂ(lián)網已經成為90后表達自我生活情感的途徑。
他們會在網絡上盡情的展現(xiàn)自我,而轉眼卻在現(xiàn)實中沉默寡言;他們會在網絡中有上百個密切交流的網友,卻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找到知心朋友。
不僅是中學生,就連已經步入大學校園的大學生也會覺得在現(xiàn)實中和同學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據智聯(lián)招聘90后群體調查:來自成都的一位同學感慨道:前不久,參加學校社團組織的同學聚會。十幾個人坐到一起,很有看相的一盤菜剛端上來,其中一個人拍照、上傳到微博,然后幾乎所有的人都拿出手機,開始在微博上轉發(fā)、評論。本來應該熱熱鬧鬧的飯局,變成了大家都低頭看著手機不停傻笑,太不可思議了。
互聯(lián)網這個虛擬、高包容性的世界,是90后表現(xiàn)自我和宣泄情感的渠道,網絡成了他們的“精神家園”。
解決之道:在品牌營銷中不能再僅僅依靠傳統(tǒng)媒體的力量去影響這群與網絡共同發(fā)展的人,而是必須利用好網絡這個平臺去和他們建立聯(lián)系。并且,網絡不僅僅是媒體,更是他們生活的方式,是走進他們生活的最佳平臺。
沖突二:偶像與自我的沖突
他們生長在思想解放的時代,一方面缺乏信仰,缺少精神偶像,另一方面又希望通過偶像展現(xiàn)自我。
90后這一代人有自己的思想,眼界更加開闊,但以自我,拒絕被偶像代表是他們最大的共性。90后這個群體也有各種各樣的人,如果單單只是把90后安在某一個人身上我覺得不算很恰當,因為他是一個群體,然后這個群體里面有各種各樣的人。
偶像對于90后而言,已經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模仿對象。只要是某些閃光點、言論同自身的價值觀、理想有著重合,那么這個人就會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偶像。此外,90后大學生對偶像也有著較為積極和理性的認識。
關于偶像問題,網上有位同學這樣描述:偶像有決定性的導向作用,就是說你崇拜的人肯定會促使你,激勵你成為他這樣的人物,雖然不一定要成為這一類的人,至少他作為你心目中的英雄或者是偶像,他所做的事情或者是他具有的品質,你肯定會在將來的行動中努力地向他靠攏。而有個網友則表示:對于那些偶像和一些公眾人物,我認為沒有真能夠打動我的,很難說他就是我的偶像,但如果我覺得他比較能說真話,我就欣賞他。
在90后的眼中,偶像不必有高貴的出身,不必有體面的職業(yè),不必是公認的成功人士,只要身上有與他們價值觀相同的閃光點,就可以成為90后的偶像,在多元的背后,其實是對個性的極度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