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母語的去路和歸途

思而思學網

我們走進了一個*

如果讓大家用一些詞語來描述你所處的這個世界,不知道大家會說什么。今天的人類,走在一個什么樣的歷史時刻?我們看到,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地區(qū)沖突不斷。我們看到,科技在迅猛發(fā)展,人工智能并沒有讓人類感到幸福,而是讓很多人憂慮,是不是有很多職業(yè)即將消失,就業(yè)將變得越來越難?從全球視野來看,我們能否意識到,我們其實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前一段時間,我剛去過美國,我深切感受到中國真的在崛起,中國正在走入一個新的時代,中國正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

徐冬梅在“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上作主題演講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突出表現(xiàn)在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表現(xiàn)在各個領域,尤其是我們所處的教育行業(yè),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優(yōu)質教育的需求和認知。

*背景下,母語教育該承擔什么樣的使命?

我們經歷了“一綱多本“的時代,今天,我們又走入全國統(tǒng)一使用部編教材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母語教育該承擔什么樣的使命?母語教育該做些什么?

我以為,母語教育應該讓孩子具備作為一個未來公民所必備的聽說讀寫能力,運用母語的能力,他們要在母語教育過程中得到很好的文學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心性,豐富的情感,很好的想象力,這也許是未來智能機器人無法代替人類創(chuàng)造性的根本所在。

在母語教育過程中,我們還要接受母語文化的教育傳承,不僅僅是只對本族文化、本國文化傳承和認同,也有對多元文化的欣賞和接納,母語教育更承擔著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未來的公民所具備的審美、思維方式的培育。

我們處在一個迅速發(fā)展的中國,一方面是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還有許多發(fā)生在教育界的令人心痛的事件。我們不禁會問:教育究竟怎么了?

親近母語以為,教育的責任是培養(yǎng)新一代的人類。培育有中國根基的世界公民。母語教育在這樣一個*里面,最重要的首先是培育人,讓每一個人,每一個孩子,都具備愛和善良,其次是培育未來社會的公民,讓他們懂得權利和義務,懂得自由和寬容,懂得群己關系,理解契約和誠信,具有清明的理性。

母語教育還應該承擔培育社會引領者的任務。這些引領者們,具有強烈的使命感,他們愿意擔當,愿意用自己的身體,用自己的血肉,用自己的努力去為這個社會去建構意義,尋找共識,愿意為這個社會的進步和美好而不懈努力。

在這樣的時代,母語承擔這樣的一個使命,我們該怎么走這條道路?

母語教育的去路:革除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構建母語教育體系

如果我剛才講的是一個宏觀的情境,我還想具體說一說小學語文教育所處的具體情境。我們走到了統(tǒng)編教材時代。這個時間,所有在座的老師和全中國小學語文老師將共用一套語文教材。溫儒敏、曹文軒等主編,以及眾多的編者、特級老師、審查委員、專家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們也看到這套教材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統(tǒng)編教材不再拘泥于一本書、一本教材,而把閱讀放在突出的位置。兒童閱讀十多年的成果在這套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教材里編選的兒童閱讀作品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套教材吸收了教改很多好的經驗,傳統(tǒng)文化教育也有充分的比重。

我們今天來講母語教育的去路,還是在經歷了十多年兒童閱讀推廣的歷程的基礎上。伴隨著十多年的兒童閱讀推廣,兒童文學進入小學語文教學,詩歌的誦讀,主題閱讀、圖畫書、整本書的閱讀為我們下一步的改革準備了很好的基礎。很有幸親近母語參與和推動了整個進程。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一批有識之士推動之下,一步步走到今天。盡管這其中,有一些過熱,有很多的問題。但是,在一個民族文化復興的關口,我們該如何來認識自己的文化,讓孩子們去親近自己的文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還有很多豐富的教育探索,比如未來學校、人工智能、項目式學習等,給統(tǒng)編教材下,如何進行課內外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

但是,兒童閱讀進行了這么多年,課程改革進行了這么多年,我們小學語文教育、語文教學范式、既定格局發(fā)生了變化嗎?沒有,我們大部分老師,依然奉守的這樣的邏輯:

?母語學習,就是教一本語文教材。

?課堂教學信奉精確指導模式。老師在課堂上精講分析,進行字詞句篇的語文訓練。

?課后孩子們要做大量的練習。大量讓孩子們進行聽寫默寫、抄寫好詞好句、近義詞反義詞、閱讀題海、寫作訓練。

?標準化考試是語文評價的唯一標準。

今天的學校依然在用這樣的語文教育模式。當然,這個模式不光是語文教學,我們的數學英語,幾乎各門學科都是這樣,很多培訓機構,甚至互聯(lián)網教育機構,也在推波助瀾這種學習模式。

在這個新的時代里面,我們要從更深層面去問,母語教育該往哪里去?我們要追問很多基本問題。

首先是兒童。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兒童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階段。然后是母語。學校和老師,還有家長和社會,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發(fā)展階段,對兒童母語學習提出了什么樣的要求?兒童為什么要學母語?小學階段兒童的母語學習對他終生發(fā)展究竟起什么作用?

在更專業(yè)的層面,我們要去問小學階段母語教育的目標究竟是什么?兒童學習母語心理是怎樣?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建構怎樣的母語課程?我們從課程出發(fā)還是從兒童出發(fā)?作為小學的母語老師,應該具備哪些素養(yǎng)?

如果我們可以回到這些基礎問題,我認為,我們應該去的方向就是:立足當代,從兒童和母語出發(fā),繼承中華母語教育傳統(tǒng),借鑒和吸收國際母語教育經驗,建構一個科學、完整、完善的母語教育體系。

構建兒童母語教育體系,助力兒童核心素養(yǎng)形成

親近母語將和所有關注兒童母語教育的朋友們一起努力。親近母語作為一個母語教育的研究、研發(fā)、推廣機構,我們將努力去建構四個體系:兒童母語的課程體系、兒童母語素養(yǎng)培養(yǎng)體系、兒童母語師資培養(yǎng)體系、家校共育體系。研發(fā)和研究這四大體系,是因為我們對小學母語教育有一些基本的認識:

?母語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完整的人。

?每個孩子都有母語學習的潛能,母語學習的內容和方式一定要和兒童的深層心理結構相對接。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不做好閱讀,不可能解決好母語學習問題。

?要處理好文學教育和語言訓練的關系。

?學校、家庭、社會應該共同構建完整的母語教育環(huán)境。

有專家說,小學階段做語言文字教學,初中階段做語言文學教育,高中階段做語言文化教育。我以為這是一種不科學的表述,這四個層面的學習永遠是一體的。孩子們是天生熱愛故事,天生喜歡韻律,天然親近文學的。在小學階段,應該更多采用藝術的方式,進行文學教育。對孩子們來說,母語學習,不光是學習口頭語,書面語,還要學習雅言,我們這個民族文化的根,以及文學的口語、文學的書面語,他們的語言才可以生根發(fā)芽,不斷成長,而不是僅僅在母語的語言文字訓練的層面上。

親近母語以為,母語學習不是為了讓他們成為作家,或者將來寫無病呻吟的文章,而是能用母語培育真正的人,能用母語去思考問題,用母語去解決問題。

親近母語的四大體系課程建構,依然是在這樣一個學理構建下,在四個層面實際上又是完整統(tǒng)一的層面來做的。這個課程構建是以閱讀,并力求在聽說讀寫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我們正在做幾個大的工程,研發(fā)任務非常艱巨。

第一,是以統(tǒng)編教材為主軸做課內外整合。這個項目將和竇桂梅老師來共同推動,我希望有更多的老師來參與這個項目。我們將在教好統(tǒng)編教材的基礎之上,有效整合兒童誦讀,主題閱讀、整本書閱讀,并規(guī)劃為一個有機的課程整體,在讀的過程中進行聽說讀寫訓練,讓母語學習能夠延展到生活中,讓孩子進行整合式研究學習。這個過程中有效滲透對兒童有用的語文知識,例如漢字文化、語匯積累等等,明年秋季,我們將舉行這個項目的發(fā)布會,歡迎大家來參與。

除了統(tǒng)編教材,十多年來親近母語一直在做分級閱讀研究,2001年,由丁筱青老師領銜研發(fā),親近母語發(fā)布了中國的第一個小學生分級閱讀書目。近年來,我們不斷修訂和完善這個書目。

現(xiàn)在,親近母語正在做一個重要的項目,叫做中文的分級閱讀。分級閱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完備的體系,例如,在英美,在日本,在芬蘭,它的體系很完備。中文閱讀也有十年研究,可是非常不完善。這里有很多問題。比如,中文分級標準如何建立?兒童心理發(fā)展和閱讀能力、閱讀素養(yǎng)之間是什么樣的對應關系?分級閱讀應該涵蓋哪些閱讀文本?我們還遇到一些特別大的難點問題,大家去學英語,一級、二級、三級、四級詞匯,分得清清楚楚。我們的中文詞匯,究竟哪些字是一級詞匯?如果你們去做大數據庫搜索,會發(fā)現(xiàn)字頻最高的是“的地得”,這是孩子們應該最初學習的漢字嗎?漢語的兒童語料庫怎么建立?中國的語言文字,母語的表達方式,非常有特點。比如說,一個句子,是不是一個短句子表達的意思就是最簡潔、最簡單,最為兒童所理解的?不一定,漢語言和西方語言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中文分級閱讀我們研究了很多年,明年我們也將拿出一些項目成果來呈現(xiàn)給大家。

親近母語不僅做了分級閱讀書目,還對親子閱讀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小步讀書曾經給0-12歲孩子的父母推薦了1000本童書,我們正在做修訂,預計今年元旦會發(fā)布親近母語的0-12歲親子閱讀書目。包括500多本書的閱讀測評。今年年底,親近母語會拿出兒童個體母語水平測試的1.0版,在前面兩年,我們對于區(qū)域和學校、班級的閱讀素養(yǎng)評測,做了基礎性的方案和試測。

*的兒童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育有中國根基的世界公民

兒童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這幾年特別熱的一個話題。親近母語也曾經舉辦過兩屆兒童傳統(tǒng)文化教育論壇。在這個時代,我們做兒童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該如何承繼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傳承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同時立足當代,從兒童出發(fā),又面向世界。這樣一個傳統(tǒng)文化教育體系,該如何去建構,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統(tǒng)編教材中古詩等傳統(tǒng)文化的分量加大了不少,尤其是古詩,那么統(tǒng)編教材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目標是什么?僅僅為了讓孩子背誦更多的古詩嗎?當詩詞大會風靡全國的時候,一方面我很開心;另一方面,我又很擔心,老師和家長們是不是又要比孩子們哪個詩詞背的更多?怎樣把一首古詩帶給孩子們,建立和兒童生命的連接。一首《靜夜思》,一個五歲孩子可以誦背,一個八歲孩子可以學習,一個四十歲、五十歲的成年人今天去學習的時候,就沒有感受,沒有獨特的發(fā)現(xiàn)和共鳴嗎?所以,兒童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目標、內容、路徑、方式是什么,這是我們要探究的問題。

親近母語將于明年9月拿出第一版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教材,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構筑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總體來說,是依循著兒童對母語、對文化的感受力,建立起兒童與母語文化、母語智慧之間的連接。

一年級,我們把一些重要的字,漢字中的根本字融入其中,然后把我們的祖先,最初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把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呈現(xiàn)給孩子們,讓孩子們體會我們這個民族對世界的認識,對人的認識。到了五年級,我們讓孩子們初步地去接觸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我們文化中的原創(chuàng)思想?墒,今天孩子們如何走進他們?例如孔子。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讀經,誦讀《論語》,而是要走進孔子,走進其人其世,了解他的生平,了解他所生活的時代,理解他所拿出來的藥方,所做的診治,他的奔走,他游歷各國的努力,他創(chuàng)辦私學的初心和歷程。在這樣一個歷程的展現(xiàn)中,讓孩子們去閱讀《論語》,讓孩子們共同去討論今天我們如何看待仁,看待孝,看待利與義,看待誠信,看待禮節(jié)。

閱讀地平線,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

在課程研發(fā)基礎之上,我們針對區(qū)域、學校開發(fā)出了完整的解決方案。如何區(qū)域性地推進書香校園,從閱讀環(huán)境營造到閱讀課程策劃,再到閱讀師資培養(yǎng),都提供了切實可行有的方案。引導老師們自己去閱讀、自己去實踐的基礎上,設置了網絡教研和實地培訓,建立學習共同體,引導老師們彼此分享,彼此激勵,共同成長。

小學六年,孩子們將共同誦讀960首詩歌,閱讀112本圖畫書,40本經典文學作品,師生共讀500萬字高品質文本,還將根據分級閱讀書目,讓孩子們進行更廣泛的自主閱讀,大多數孩子都能完成1000萬字閱讀量。這里最重要的是師生共讀500萬字。老師們的學習、修行,最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閱讀和實踐,自己閱讀,在班級實踐。

(《日有所誦》(第五版) 《我愛吟誦》(第三版) 《我的母語課》 《中國老故事》)

親近母語還建立了點燈人大學,這是一個線上線下結合,以培育新一代的兒童閱讀和母語師資目標的開放教育平臺。未來,親近母語還將在點燈人大學里,建設更多的開源系統(tǒng),通過親近母語研究院鏈接更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通過親近母語公益,將資源開放給更多的鄉(xiāng)村老師,通過點燈人教育的網絡教研、點燈人讀書會等方式,讓更多老師進來學習。今年元旦,我們還會啟動親讀會,讓更多的家長一起來學習、一起來分享、一起來交流。

是去路,也是歸途

在這個充滿焦慮的、充滿恐慌的社會里,

好多人利用這種焦慮、恐慌告訴你:

你快要被替代了!

你的孩子將來可能會找不到工作!

不要恐慌,讓我們回到兒童,回到母語,回到真正的教育

只要遵循這樣的路途,

我們不會恐慌,我們不會失去方向。

因為,我們的母語是一條從未中斷的河流,

我們的母語,是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

但是,很多年來,

我們都是回不了家的孩子,

我們都是丟失了故鄉(xiāng)的人,

我們都是母語故鄉(xiāng)的流浪者。

讓孩子引領我們,

去親近母語,用母語去生活,以母語去抵達,

接受母語的滋養(yǎng),養(yǎng)成我們生命的智慧。

母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

親近母語希望,培育有中國根基的世界公民:

他們身體健康,人格完整,精神清明,理性健全,

他們接納自我,愛家人,愛自己的社區(qū)和鄉(xiāng)土,

他們熱愛生活、熱愛這片土地,認同民族文化,

他們真心實意,身心和諧、知行合一。

這樣的孩子,是你的孩子,是中國的孩子,

也是人類的未來,是真正的自然之子。

這樣的兒童母語教育,

這是去路,也是歸途。

所有的母語人,所有的點燈人,

讓我們走在一起,

走在去路上,也走在回家的路上。

(本文根據徐冬梅于2017年11月17日在南京召開的“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開幕式上的演講整理,經本人授權發(fā)布)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