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績效工資標準,經國務院同意,自2009年1月1日起,首先在義務實施績效分配政策,這是堅持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的又一重大舉措,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事業(yè)的高度重視,對廣大的親切關懷。對于依法保障教師收入水平,激發(fā)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書育人事業(yè),吸引和鼓勵優(yōu)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具有重大意義。
(一)課堂教分值按公式N=計算。其中為教師所授第i班學時數,為所授第i班課時折算系數。
計算以教務科正式下達的學期教學及實際授課學時數為基本依據。按不同取值如下:
(1)教師擔任不同班級同一學科,但授課內容要求及側重等差異較大,且按不同教學大綱、計劃或教材授課,并編寫了不同(簡稱“兩個頭”),則=1.00
(2)教師擔任同教材同進度的重復課,其=0.9。
(3)新開課(不包括新教師所開第一門課)=1.2。
(4)教師同時講授兩門課,教分較少的課=1.2。
(5)在學期進行中,因教學任務需要,臨時安排接(代)課時,在前兩周,所接(代)課與任課若為兩門課,所接(代)課的
=1.4,所接(代)課與任課若為兩個頭,所接(代)課的=1.2,否則所接(代)的課,=1.0。其余課時按正常情況計算。
(6)其余情況授課,=1.0。
(1)1~20人,=0.8
(2)21~35人,=0.9
(3)36~50人,=1.0
(4)51~65人,=1.1
(5)66~80人,=1.2
(6)81人以上以20人為間隔類推。
教師所擔任的授課如涉及上述多種情況,則可根據其具體情況復合計算。
(二)在校外帶領并指導學生野外操作實習按每周每班40教分計,由參加指導實習的教師按情況分配,但每個教師最高不得超過每周22教分。
(三)無課教師指導校內停課實習、設計、課程設計、大型作業(yè)等按周學時×0.6進行計算。
(四)有授課任務的教師,同時又指導校內停課實習、畢業(yè)設計、課程設計、大型作業(yè)等,按如下標準核定教分。
(1)所任課時6學時,實習教分=(1周總學時-所任課時)×0.6
(2)所任課時6學時,實習教分=(1周總學時-6-所任課時/2)×0.6
(五)除教學授課計劃以外所開展指導的各項文體活動,另計工作量,其計算標準為:
(1)每領做一次早操按0.5教分計。
(2)每領做一次課間操按0.2教分計。
(3)組織開展輔導課外文體活動每小時按0.5教分計。
(4)組織籌備校,根據其工作量由體育組寫出報告,經教務校長審核后由校長批準發(fā)給一次性獎金,不另計教分。
5)練習代表隊參加經學校批準的校外文體比賽活動,每次實際練習時間達1小時以上的計0.6教分;如比賽取得好成績,可按取得的名次,由基礎部寫報告,經教學校長審核后由校長批準發(fā)給體育組一次性獎金。
(六)教師因公出差,每周工作量按10教分計。
(七)由專業(yè)科、教研室指定并經教學校長批準的指導教師,有指導計劃并予以實施,有考核,期滿有,視其指導情況每學期計0~12教分工作量。
(八)由學校安排教師編寫教材(無稿酬)及其他教學資料,按全稿(包括審定、校核)每1000字計1教分工作量。
(九)學校統一停課的學科,任課教師出考卷每套(包括標準答案、評分標準)2教分,改卷(包括成績單、成績分析、整理上交試卷)每班2教分。
(十)教師受學校委派在校外任課,其工作量計算與校內任課相同。
(十一)教師完成其他零星工作任務,一般均不再計算工作量,非凡情況可由專業(yè)科申報,由教務科會同教學校長決定其工作量。
(十二)教師工作量由所在專業(yè)科(部)填報,教務科核定和匯總。
(十三)教師業(yè)務檔案中,工作量按實際授課時數及完成的其他教學任務填寫。
(十四)假如教師每月教學工作量折合教分超過50分,超過部分每1個教分的效益工資增加5元(指導校內外停課實習、畢業(yè)設計、課程設計、大型作業(yè)等不計超教分)。(十五)見習教師在見習期內任課,在18教分/月內,不計發(fā)任課效益工資,超過18教分/月,超出部分每1教分計發(fā)10元效益工資。
教師績效工資比大幅提升從教育部獲悉,下一步,將改革教師績效工資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師工資績效部分的比例。此外,"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需要根據學齡人口高峰遷移做適當師資儲備。
石中英坦言,到2020年是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目前,我國教師工資不高、工資增長幅度低,未能反映出教師作為專業(yè)人員應具備的地位待遇。農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尚未完全形成。吸引、鼓勵、支持優(yōu)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還需要政策引導。
此外,雖然我國教師隊伍基本具備了合格學歷,但面對新時期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挑戰(zhàn)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yōu)質教育需求,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有待提高。我國教師隊伍的區(qū)域、城鄉(xiāng)、學校和學科之間配置的不均衡,沒有很好地與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相協調!叭娑ⅰ闭叩膶嵤枰鶕䦟W齡人口高峰遷移做適當師資儲備。
因此,未來五年將繼續(xù)推動地方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培養(yǎng)“一專多能”的本土化鄉(xiāng)村教師。推動地方全面落實連片特困地區(qū)鄉(xiāng)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引導地方財政加大投入,力爭將這一政策擴大到所有鄉(xiāng)村地區(qū),同時引導各地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qū)工作的教師實行工資傾斜政策。
此外,健全教師工資保障長效機制,保證教師工資水平穩(wěn)步增長。改革績效工資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師工資績效部分的比例。探索在職業(yè)學校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探索地方政府、高等學校、行業(yè)企業(yè)、職業(yè)院校“四位一體”職業(yè)教育師資培養(yǎng)模式,強化技能訓練。完善企業(yè)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yè)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的相關政策。建立符合職業(yè)院校特點的教師績效評價標準。
此外,實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鄉(xiāng)村教師生活補助,2013年啟動至今,中央財政下達綜合獎勵補助資金43.92億元,惠及604個縣的94.9萬名鄉(xiāng)村教師。截至,中央安排預算內資金141億元,建設教師周轉宿舍25.2萬套,入住教師31.2萬人,建設規(guī)模888.6萬平方米。目前全國有24個省份采取在學免費、學費返還等方式,實行地方師范生免費教育,每年約有3.4萬名師范生和高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比2009年增加75%。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教師隊伍建設專題評估報告近日公布。報告指出,與其他行業(yè)相比,中國教師工資不高、工資增長幅度低,未能反映出教師作為專業(yè)人員應具備的地位待遇。
針對于此,該報告提出了進一步的建議: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科學設置教師職稱結構比例以及不同學科、年級之間的職稱等級。健全教師工資保障長效機制,保證教師工資水平穩(wěn)步增長。改革績效工資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師工資績效部分的比例。
由此可見,職稱和績效依然是調節(jié)教師工資的兩大“法寶”。
首先,在教育中,教師的績效很難考核,每個教師的勞動幾乎都是不一樣的,涉及到的因素也多種多樣,當前的考核方法無法全面而真實地反映教師的勞動。過去用升學率和論文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使得教師處于野蠻競爭的教育生態(tài)之中,給教師和學生帶來嚴重的影響。
其次,職稱已經脫離了其職務崗位功能,付出同樣勞動的教師待遇差別很大。更因為職稱名額的比例是高級職稱少、中級職稱多,所以只有一小部分教師能晉升高級職稱,這也意味著大部分教師的工資待遇都無法提高。
盡管報告認識到了教師工資待遇低的現象,但是在建議中并沒有提到太多有效的辦法,反而可能通過職稱和績效工資拉大教師之間的工資差距,這似乎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原則,但是在職稱工資占權重比較大的前提下,大多數無緣高級職稱的教師待遇依然無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