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千年包公觀后感2000字范文

思而思學網(wǎng)

 包公之所以能給世人留下清官形象,除了他清正廉潔的作風外,更主要的正是由于他始終堅持大宋吏律,不唯上,不唯權,敢于不畏權貴,伸張正義。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他能堅持做到依法行政。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千年包公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

黨員千年包公觀后感(1)

歷史上真實的包公以孝、剛、廉、明著稱,后來社會上廣為流傳的包公以善斷獄案聞名,被譽為折獄斷案“箭垛式人物”、“東方的福爾摩斯”,并形成獨特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包公司法文化。

以包公為代表的司法文化歷經千年,其重要價值在于它樹立起清正廉潔司法官員的崇高形象,有利于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素質;它倡導社會正義的價值取向,有利于推動依法治國。

包公司法文化應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財富,但有人認為清官司法突出個人,抹殺制度的重要性。這種觀點從法治理論上來說是正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們保護正當利益要通過健全法制,而不必祈求清官。但將制度與個人割裂或對立起來也是不現(xiàn)實的。任何制度都要靠人實行,選好人、用好人才能執(zhí)好法。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必須用好人。有包公式的清官才能執(zhí)好法。我們所說的清官品德與嚴格執(zhí)法實際是統(tǒng)一的。當今執(zhí)法中的問題,不少不是制度問題,而是官德失范問題。所以我們既要強調為政之制,也要重視為官之德。

另外,包公的嚴格執(zhí)法有著更深一層的含義,這就是追求社會正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權者可以官官相護或以權枉法,而處于社會底層的小民在經歷了無數(shù)次抗爭失敗、問題仍得不到公正的解決時,便把希望寄托在包公一類的清官身上,希望討個“說法”即公理。所以包公身上寄托著人們善良的愿望,凝結著社會正義。人們推崇包公就是追求社會正義,這正是包公斷案故事的意蘊所在,也是包公司法文化久傳不衰的根本原因。

黨員千年包公觀后感(2)

包公,一個震古爍今、世代傳頌的名字。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于一體,成為公平與正義的化身,是萬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間傳說、戲曲舞臺和影視劇中,他不僅秉公執(zhí)法、斷案如神,還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著中國民間傳統(tǒng)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許,千百年來,無人與之比肩。

然而,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為什么他在華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對后世的影響為何如此之久之大?三集高清紀錄片《千年包公》就將為觀眾揭開包公神秘的面紗,還原一個最真實的包公。

紀錄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攝制,央視紀錄頻道和安徽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承制。攝制團隊自2015年5月開始策劃調研,同年8月正式開拍,歷時一年奔波數(shù)萬公里,先后奔赴國內的臺灣地區(qū)、河南開封、廣東肇慶、浙江寧波、安徽天長,以及國外的新加坡等地,進行實景拍攝、專家學者釆訪及歷史再現(xiàn),堅持真實可靠可信的創(chuàng)作原則,在查閱大量歷史文獻資料后,摒棄戲說,完全根據(jù)史實,進行人物再現(xiàn)與現(xiàn)實拍攝,力圖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生動、可親可敬的包公形象。

包公是歷代清官的典范,他的史跡既彰顯了古代清官崇德重禮、遵紀守法的良好風范,又展現(xiàn)了為官做人的官德操守和價值追求,一直是各類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發(fā)掘的寶藏。電視紀錄片《千年包公》,是立足充分挖掘優(yōu)秀傳統(tǒng)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勢下引導黨員干部向善向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廉政文化建設新路徑。該片也借此希望能給黨員干部帶來一份精神激蕩和一份思想啟迪。

縱觀包公的一生,可以用16個字來總結,那就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鐵面無私、執(zhí)法如山、嫉惡如仇”!傲畡t興,貪則衰”,如果官員大都能做到“清慎勤”,社會就會安定,反之則不然。中國歷史上有較為完備的監(jiān)察制度、巡視制度、科舉制度,在道德建設和制度建設方面,我們能夠從傳統(tǒng)廉政文化中借鑒到很多有益的東西。紀錄片《千年包公》的創(chuàng)作團隊力圖透過包公來展示中國優(yōu)秀的廉政文化,紀錄片對歷史的正本清源價值得以凸顯。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此語出自包公,他清心直道,剛正不阿,在他身上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人格。包公的故事能流傳至今長盛不衰,是因為他真正走向了民間,凝聚了民間文藝的元素,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紀錄片《千年包公》的面世,必然能夠起到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

包公表現(xiàn)出的高風亮節(jié)是86萬包氏子孫為人處世的楷模,更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寶貴財富。作為一個清官符號,長久以來文藝作品中的包公,其人物性格和內心情感幾乎被忽略,而紀錄片《千年包公》與以往不同的是,它依托豐富而詳實的史料,以包公人生經歷為主線,以寫實手法再現(xiàn)了包公的一生,讓“鐵面包公”有血有肉地走向觀眾,展示了包公的可貴、可敬、可親之處。包公精神的文化內涵,必然隨著紀錄片的播放和傳播,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地滋養(yǎng)著受眾各自的人生。

【延伸閱讀】

分集簡介

第一集 《清心直道》

通過包拯青少年時期真實的故事、包拯出仕時明志詩,介紹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通過包拯家訓以及包氏后人對他的懷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潔的家風與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響;通過同時代的官員劉筠對他的影響,呈現(xiàn)北宋仁宗時代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點面結合,有理有據(jù)。

第二集 《鐵面無私》

敘述包拯任監(jiān)察御史及開封府尹等官職時,不畏權貴,彈駭貪官污吏及皇親國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彈王逵”、“六彈張堯佐”與“斷冷清案”最為精彩,在真實歷史文獻基礎上的用影視劇手法進行再現(xiàn),突出包公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執(zhí)法如山的可貴精神。

第三集 《以民為本》

通過“斷牛舌案”、“匿金案”、“陳州折變”、“不持一硯歸”等歷史故事,說明包拯以民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為官為政思想。對貪官污吏鐵面無私,對百姓卻心懷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來,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里。通過再現(xiàn)真實的包公故事,尋訪包公精神的當代體現(xiàn),力求在觀眾心里樹立一位真實可信的清官而非戲說的包公形象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