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簡介: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戰(zhàn)國末期楚國辭賦家)楚國大夫,出生于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他是中國最早的大詩人之一。
屈原為什么被放逐: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于秦國。頃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xù)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屈原為什么要投江?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和端午節(jié)的關系:
端午為陰歷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日子。屈原投江自盡的消息傳來,汨羅江畔的居民無不為之失聲痛哭。他們在第一時間駕著各自的小船趕到江里,盼望能找到屈原的遺體。為了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水中的魚蛟吞食,他們想到了補救方案??往江中大量投放食物,以求吃飽了的魚蛟等江中動物放過屈原的遺體。從此,端午節(jié)成為重要節(jié)日,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