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位基因(allele):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狀的不同形式的基因。不同的等位基因產生例如發(fā)色或血型等遺傳特征的變化。等位基因控制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及遺傳效應,可將等位基因區(qū)分為不同的類別。在個體中,等位基因的某個形式(顯性的)可以比其他形式(隱性的)表達得多。
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狀的不同形態(tài)的基因。不同的等位基因產生例如發(fā)色或血型等遺傳特征的變化。等位基因控制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及遺傳效應,可將等位基因區(qū)分為不同的類別。在個體中,等位基因的某個形式(顯性的)可以比其他形式(隱性的)表達得多。
等位基因(gene)是同一基因的另外“版本”。例如,控制卷舌運動的基因不止一個“版本”,這就解釋了為什么一些人能夠卷舌,而一些人卻不能。有缺陷的基因版本與某些疾病有關,如囊性纖維化。值得注意的是,每個染色體(chromosome)都有一對“復制本”,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這樣,我們的大約3萬個基因中的每一個都有兩個“復制本”。這兩個復制本可能相同(相同等位基因allele),也可能不同。下圖顯示的是一對染色體,上面的基因用不同顏色表示。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外觀就是如此。如果比較兩個染色體(男性與女性)上的相同部位的基因帶,你會看到一些基因帶是相同的,說明這兩個等位基因是相同的;但有些基因帶卻不同,說明這兩個“版本”(即等位基因)不同。也就是說,D和D,d和d,D和d,都有可能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只是同源染色體中的一個位置概念。
等位基因主要特性:
等位基因是一些占據(jù)染色體的基因座的可以復制的脫氧核糖核酸。大部分時候是脫氧核糖核酸列,有的
時候也被用來形容非基因序列。英文原文為"allele"(由希臘文αλληλο?而來,代表each other的意思)。
等位基因(allele):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狀的不同形態(tài)的基因。不同的等位基因產生例如發(fā)色或血型等遺傳特征的變化。等位基因控制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及遺傳效應,可將等位基因區(qū)分為不同的類別。在個體中,等位基因的某個形式(顯性的)可以比其他形式(隱性的)表達得多。
例如,人類RH血型基因的座位是在1號染色體短臂的3區(qū)5帶,位于兩條1號染色體相同座位的Rh的RH就是一對等位基因。
在一個群體內,同源染色體的某個相同座位上的等位基因超過2個以上時,就稱作復等位基因。例如,人類 ABO 血型基因座位是在9號染色體長臂的末端,在這個座位上的等位基因, 就人類來說,有IA、IB、i三個基因,因此人類的 ABO血型是由3個復等位基因決定的。但就一個具體人類來說,決定 ABO 血型的一對等位基因, 是A、B、O三個基因中的兩個,即IAIA、IBIB、IAIB、ii、IAi、IBi當一個生物體帶有一對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時,則該生物體就該基因而言是純合的(homozygous)或可稱純種(true-breeding);反之,如果一對等位基因不相同,則該生物體是雜合的(heterozygous)或可稱雜種(hybrid)。等位基因各自編碼蛋白質產物,決定某一性狀,并可因突變而失去功能。
等位基因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當一個等位基因決定生物性狀的作用強于另一等位基因并使生物只表現(xiàn)出其自身的性狀時,就出現(xiàn)了顯隱性關系。作用強的是顯性,作用被掩蓋而不能表現(xiàn)的為隱性。一對呈顯隱性關系的等位基因,顯性完全掩蓋隱性的是完全顯性(complete dominance),兩者相互作用而出現(xiàn)了介于兩者之間的中間性狀,如紅花基因和白花基因的雜合體的花是粉紅色,這是不完全顯性(incomplete dominance)。有些情況下,一對等位基因的作用相等,互不相讓,雜合子就表現(xiàn)出兩個等位基因各自決定的性狀,這稱為共顯性(codominance)。1946年,談家楨在亞洲異色瓢蟲(Hormonia axynidis)鞘翅的色斑遺傳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的嵌鑲顯性(mo?saic dominance)就是共顯性的一個特殊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