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當然不能代替“教”

思而思學網(wǎng)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郭華在《中國教育報》校長周刊發(fā)表的《學校不可以“學”代“教”》一文,引發(fā)了眾多教師的議論。

不少教師沒有仔細讀原文,只是“望題生義”,曲解了原文。有人認為“學代替不了教”是在跟當下的課改唱反調(diào),主張回歸到“以教為主”的老路上去。也有教師表示茫然:“新課改明確規(guī)定要以學生學為主體,現(xiàn)在又說不可以,課該怎么上?”對課改有抵觸情緒的教師則認為:“先學后教”本就是作秀,;茏。

閱讀數(shù)遍《學校不可以“學”代“教”》一文后,筆者卻認為此文意在矯正當下教學改革中的“過激”行為,沒有否定當前教學改革的主流價值體系,更沒有給堅持“以教為主”的“保守派”教師撐腰,最終落點是讓課改行穩(wěn)致遠,克服盲目急躁的情緒。

新課改倡導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但有些學校卻把課改的“經(jīng)”念歪了,甚至不顧學情、不顧教學內(nèi)容、不顧學科特點等,硬性規(guī)定一節(jié)課教師的講不超過多長時間。于是,教師課上不敢講、不敢導,課堂呈“放羊”狀態(tài);學生自學有形無神,效率低下。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或以“學”為中心,應堅持“先學后教、多學少教、以學定教”的原則。

教什么?教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用學到的方法去獲取知識,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當然,學生的學也不能代替教師的教。教師的教,要區(qū)分內(nèi)容、找準時機、拿捏好火候,如需要點撥、提煉、總結、提升、評價的時候,就需要“站出來”。教與學不是相互代替的關系,而是當教則教,當學則學。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就提出“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F(xiàn)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薄吧俳獭钡闹髦季褪菫榱藢W生的“多學”乃至“不教”。

如此,在新課改之路上,我們教育者要在思考、研究、實踐、規(guī)范上多下功夫。只要方向?qū)α耍繕司筒粫b遠。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