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初中版《歷史真相》首發(fā)。 (新華社發(fā)) |
■通訊員 王京 顧佳怡 本報記者 繆志聰
日前,記者走進南京中小學課堂,探訪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相關課程開設情況。
探訪歷史遺跡 把握民族未來
“同學們,何謂歷史真相?”在南京市寧海中學高二(10)班的教室里,歷史特級教師陳紅正在授課,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吳曉茅坐在教室里聽課。
“要研究這些問題,首先就要證明南京大屠殺是真實發(fā)生的,不是虛構的,我們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證明?”陳紅把問題拋給了學生!皻v史遺存、文獻資料、老照片、影像資料、幸存者的口述……”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表達著自己的看法。
陳紅引導學生尋找南京大屠殺的證據(jù)鏈,從遇難者、屠殺者到第三方,從影像資料到文獻資料,從歷史文獻到親自尋訪,讀本教學的第一課,學生們逐漸開始了自己的思考和求解。
南京市第一中學高二(10)班53名學生在歷史教師樊世文的帶領下,進行第一課《為了永不忘卻的記憶??對南京大屠殺日軍暴行的思考》的學習,南京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劉蒞旁聽。
“鐵證如山,勿忘國恥”兩段視頻,20多張圖片和10多次師生問答式教學,讓學生們對南京大屠殺有了深刻認識。課堂上展示了全班學生在學習讀本前,通過探究性學習對南京大屠殺的全新認識和反思。
翻開《公祭讀本》(高中版),五章標題令人印象深刻,主題詞分別是“南京保衛(wèi)戰(zhàn)”、“日軍暴行”、“安全區(qū)”、“南京大屠殺歷史”和“國家公祭”,而與之相對應的動詞則是“分析”、“思考”、“解讀”、“反思”、“認識”,這種教材編寫與讀本教學完全符合對應的編排方式,也是國內(nèi)歷史課程教材編寫中的一大創(chuàng)新。
據(jù)介紹,讀本力圖通過探究和思考具有思辨性的專題,提升歷史思維能力,進一步形成善待生命、追求世界和平的人文主義精神,從而啟發(fā)學生對中華民族及全人類命運的深層思考。
傳遞歷史真相 傳承民族精神
12月2日上午,在南京市二十九初級中學初二(3)班,學生們在學習《歷史真相》,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張利明與學生們一同上課。
“日軍為什么進攻南京?”“日軍為何攻占南京后進行大規(guī)模屠殺?”“留守南京的西方人士給予南京人民怎樣的人道主義關懷?”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
該校地處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南京安全區(qū)范圍,周圍有鼓樓醫(yī)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等醫(yī)治和收留難民的場所、機構舊址。該校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探訪、翻閱資料、模擬東京審判情景等形式的社會實踐,并在班級進行展示匯報。課堂上,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屬、該校80歲退休教師闞守潔的一段證言視頻,讓不少學生潸然淚下。
學生花笑陽說:“通過讀本的學習,我充分了解了歷史真相,感到了身上流淌著中國的熱血與肩上不可推卸的責任!碧蘸Q嗾f:“作為一名歷史老師,要把史實真相傳遞給學生,要把中華民族所鑄就的精神傳承下去!
《歷史真相》以重大史實構成的發(fā)展脈絡為主線,以點串線呈現(xiàn)歷史真相,使初中學生在全面了解史實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進一步理解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意義!稓v史真相》根據(jù)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在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歷史史實基礎上,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和價值判斷,為進一步學習與發(fā)展打下基礎。
加深歷史記憶 珍愛世界和平
12月2日,毗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江東門小學,五(4)班36名學生開始了他們第一節(jié)《公祭讀本》小學版《血火記憶》的課程,南京市教育局副巡視員楊林國與學生們一同上課。
思想品德課教師趙麗紅一上來就拋磚引玉:“你們?nèi)ミ^江東門紀念館嗎?如果去過看到了什么?”學生們紛紛舉手,每個人都有話想說。
為了上好這堂課,趙麗紅前兩天就將全班學生分成6個小組,讓他們搜集相關資料、圖片。有的學生找到關于這場戰(zhàn)爭的數(shù)據(jù),有的學生找到有關幸存者的采訪回憶,還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最多的地點。
課堂上,趙麗紅給學生們播放了《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視頻,學生們讀了《血火記憶》的部分內(nèi)容,閱讀了丹麥女王與黃玫瑰的史料,趙麗紅水到渠成地點出這節(jié)課的主題“銘記歷史,珍愛和平”,請每名學生在有和平鴿造型的“和平卡”上寫下自己的感受。
趙麗紅告訴記者,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江東門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之一。學校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的學習包括課堂教學和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既包括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讀本中的故事,進行集中授課,還會開展“戰(zhàn)爭與和平”的主題班會和組織學生實地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此外,學校還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參加和平集會、燭光祭、網(wǎng)上獻花等活動。
目前,南京市各區(qū)各校已經(jīng)建立起教學部門、德育部門共同參與的課程團隊,各學校也主動加強校內(nèi)外聯(lián)系,積極整合力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資源,為有效開展教學提供必要的支持。南京市、區(qū)教育主管部門還將積極協(xié)調(diào)區(qū)域內(nèi)的博物館、紀念館(紀念地)等有關機構、人員,為本課程的實施提供拓展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