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部分公立中學不需考試便能升入,但是大多數家長和考生還是更加青睞教育資源更有優(yōu)勢的私立、國立和部分公立學校,盡管需要通過選拔才能進入這些有限的學校,這也造成了日本“小升初”的競爭激烈。
日本的國立中學基本是國立大學教育學部的附中,公立中學為地方自治體設立,而日本的私立學校早已成氣候,這在首都圈、關西圈等大城市圈尤為明顯。
大部分公立中學實行“學區(qū)制”,不舉行入學考試,而是根據學生家庭住址來劃片直升;私立、國立和部分公立中學則通過“學測”和“體測(運動能力測試)”等方式來選拔。
原則上,學生報考選拔制中學不受學區(qū)限制,但為了不讓學生因“越境入學”在上學及放學路上耗費過多時間,不少學校設定了“通學時間上限”,不接受家住太遠的學生報考,同時還規(guī)定學生必須從父母或監(jiān)護人住處上學,以防止學生為擇校而離開父母寄住到別處,影響“親子教育”。
總體而言,比起不用考試的公立學校,實行選拔制的學校更受青睞。多年擔任外國人日語教師志愿者的莊也杏子介紹說,從戰(zhàn)后到經濟高速增長期,由于教職大量空缺,人們基本想當教師就能當上。很多消極因素使得公立學校的師資力量參差不齊,已成為普遍性的社會問題。
另外,公立中學生源的參差不齊易導致校園暴力問題,而私立中學一般校規(guī)嚴格,對于問題學生會毫不留情地處以停學或退學處分,因此較少出現不良學生影響校風,這也是公立中學遭冷遇的重要原因。
學生和家長首選選拔制學校的原因,除了在師資,生源素質等方面的優(yōu)勢外,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這些學校一般都實施初高中“一貫制”教育,即初中直升本校高中,并且與相關大學之間有穩(wěn)定聯(lián)系。
私立學校一般都有自己獨特的建校方針、學風校風以及教育理念,在中學6年中進行循序漸進的教育,并有意識地以進入相關大學為前提培養(yǎng)學生的專門興趣,因此一旦入校就相當于半只腳踏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