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引起爭議,甚至引發(fā)中西文化大討論的書,虎媽戰(zhàn)歌觀后感。這是一本你還沒看大致就知道一些片段的書。這是一本作者根本就不諱言她的極端手段的書。報紙雜志電視關于虎媽的報道熱鬧了好一陣,人家也趁機到中國來演講,上節(jié)目,結(jié)結(jié)實實地為她的書推銷了一把。
所以我沒買,知道這就是一暢銷書。
前幾天,鄰居跟我說她買了這本書,我便順便借來一讀,看看到底說些啥。很快就翻完了,得出結(jié)論:這確實是一本暢銷書,輕松,有沖突有高潮,故事情節(jié)還行,是虎媽自己培養(yǎng)兩個琴童的故事,僅此而已。其他的標簽我看更多是為了炒作這本書的需要,而虎媽也樂得配合,因為,她的本意如此,所以她才會把極端的十條家規(guī)放在開頭,也只羅列了極端的情節(jié)。
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英國《金融時報》阿利娜范杜恩采訪她的文章可見端倪。文中寫道:
"兩個多才多藝的女兒每天還會與父母相處很長時間,在父母喝紅酒的時候玩大富翁(Monopoly)或打乒乓球。"我不知道為什么我沒有把這些故事寫到書里,"她略帶遺憾的說道,"我只是把最極端的情況串在了一起。這證明,我不是要寫一本育兒書!"
很明顯,她在書中列出的嚴格規(guī)定多數(shù)適用于女兒們更小的時候,特別是在9歲到13歲期間。"如果有什么教訓的話,那就是當她們長大時,你必須給她們更多選擇,"她表示。至于她的女兒們,她現(xiàn)在對她們更寬松了。如果她們希望參加學校演出,她不會干涉。"現(xiàn)在,如果我的女兒們說'我想演戲',我會表示同意,我會支持她。"
此書是一種諷刺文學的嘗試。蔡美兒試圖描繪一副低調(diào)的畫像,并利用幽默取笑自己的短處。"這是一部奇怪的回憶錄,觀后感《虎媽戰(zhàn)歌觀后感》。你會聽到我嘲笑18年前的自己,然后我變了。這是一種自我諷刺。然而,所有的書評都是針對書中描述的育兒方法,"她嘆息道。"我曾有過更高的野心,那就是希望人們會更多地看到此書的文學價值,"她再次笑著說。"這一愿望根本沒實現(xiàn)。"她所敬佩并希望模仿的作家包括納博科夫(Nabokov)以及大衛(wèi)謝達利(David Sedaris)。"
只要不把她當成某種教育方式的代表,而作為個案,我認為她的教育方式還是可圈可點的(雖然她的表述方式很嘩眾取寵)。
比如說,逼孩子練琴這事。如果孩子有天賦,自己也想繼續(xù),那在練琴的漫長過程中,家長不可避免得推一把。樂器演奏是既需要天賦也需要苦練的,有成就的鋼琴家小提琴家概莫如此;寛猿峙畠涸诼猛局芯毲僖惶觳宦,也是因為知道一天不練,手生腳慢;兩天不練,功夫丟一半;三天不練,成了門外漢。李云迪朗朗等人成名之前無不經(jīng)過了嚴苛漫長的練琴生涯。當然,普通的只把練琴作為一種藝術熏陶是不需要投入如此多時間的。
比如說,她放手讓小女兒改學網(wǎng)球一事。在餐館風波后,虎媽認識到和小女兒的對抗沒有出口,而且女兒的抗拒只會蔓延升級以后,虎媽果斷選擇認輸妥協(xié),不再逼她學琴。這種妥協(xié)是如何的明智,讓我想到了bill gates在十一歲時和很強勢的媽水火不容,堅持要去離家很遠的寄宿學校,她媽最后放手。有這樣的媽,才會成就偉大的孩。放手讓她去追尋她想要的,最大程度激發(fā)個人的內(nèi)在動力,才能走得遠。
不過,給我印象深刻的倒是虎媽個人。雖然她對法律不感興趣,可是為了家庭團聚進耶魯教書,還是弄出關于法律,種族和文化等的文章,契合了社會熱點,因此引起大眾關注,影響力大增后曲線救國進入耶魯。為了陪孩子練琴,老編理由提前溜號等。這就是一功利的媽,但又是全心全意為孩子奉獻的媽。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她故意把文章弄得極端,沖突,而且往最熱門的中美文化差異上靠,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形象。為了此書的暢銷,她付出了許多,也得到了許多。這是我對虎媽戰(zhàn)歌這本書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