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鑒史問廉觀后感

思而思學網(wǎng)

 紀錄片《鑒史問廉》觀后感

“士不可不弘毅”,弘毅塑造和承載了璀璨的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也成就了“士”厚重的人生。以史為鏡知興替、以人為鏡明得失,從紀錄片中看對歷史的回顧、對人物的剖析,最深切的感悟就是要以弘毅承載厚重的生命。

一、立本:明死生之大,秉允公弘毅之志

《哈姆雷特》中的“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之所以能成為名句,正因為它道出了對人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此之為“明死生之大”。有了信仰,就有了內(nèi)心的驕傲和精神的充實,就有了人之為人、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魂”;有了堅定的信仰,才不會在波瀾壯闊的歷史中迷失,才能經(jīng)受住大風大浪的考驗,才能不為名利所累、做到“功藏于無名”,哪怕被史書錯記、經(jīng)口錯傳,仍然能坦然樂觀、問心無愧。

《述志令》中,曹操坦白、直率、懇切地表達了以平定天下、恢復統(tǒng)一為己任的政治抱負。成就巍巍中華五千年的,正是這種“允公”的深沉正大,正是無數(shù)仁人烈士“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責任擔當;仡櫄v史,只有“為公”方能被人民和歷史所認可,方能塑造可為傳續(xù)之“魂”!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以修身為首,修身首先要立志,只有內(nèi)心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信仰,才會在任何時候都有一個公心,思想和行為也就不會只局限于當下或某一域,也就能經(jīng)得住歷史的考驗。

二、持中:守仁義之道,擔允能為民之責

韓山韓江韓公祠,蘇堤白堤都江堰,是百姓對為民有為的紀念。曹操《軍譙令》中的“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雖不事雕琢,尤令人感心動魄。唯時常深入社會底層而不僅僅是基層,去親身感受民眾艱難之處,才能使人不失惻隱之心;只有克勤克儉,才能使自己不陷入享樂的泥沼而忽略百姓之苦;也只有心懷仁慈努力營造包容、公正、和諧的環(huán)境才能弘揚正氣,為民增福祉。

范仲淹說,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無。只有勇于擔當才能有為,擔當才能獲得人民和歷史的認可,才可以讓人的生命變得厚重。而“智圓行方、經(jīng)邦濟世”之能是擔當?shù)幕A,唯有自強不息,知行合一,以更寬闊的視野,更深遠的謀劃,不斷提高自己辯證地認識世界、處理關系、服務社會的能力,才能避免走錯方向,更好地服務人民,更有效地提高社會的科學、公正、幸福水平,才能被歷史所銘記。

三、慎小:知憂患之常,葆坦蕩淡泊之心

心里坦蕩方能正道直行。孫嘉淦、張廷玉等人,之所以能三朝為官,頗有作為,就是因為他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終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始終秉一顆公心做事,才使自己遠離結(jié)黨營私之禍,將更多的時間和生命貢獻給社會和歷史。始終保持面對政治風浪的憂患意識、保持如履薄冰之心,守規(guī)矩、講紀律,必須成為為政者的行為底線和基本操守。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只有始終保持清心寡欲、淡泊之心,才能給自己穿上不被聲色犬馬侵蝕的“鐵布衫”。而只有經(jīng)常深入底層,經(jīng)常審視資源匱乏的觸目驚心,才能在生活中始終保持節(jié)儉,用行為進一步強化自己的清廉操守。

生于農(nóng)村、長于農(nóng)村,對鄉(xiāng)土、對弱勢群體有著天然難以割舍的深厚感情。讀書后,漸而形成了堅定的信仰:希望能為成就更加科學、公正、美好的社會奉獻自己的一生。工作后,從最基層的山區(qū)志愿服務到不同級別、地區(qū)的職能部門,從未敢忘一個社會公民的匹夫之責,一名普通公務人員肩上的重擔。全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面對市政設施、公益場所、機關大樓,目睹街上的流浪漢、超市中的價格標簽變化,會不由自主想到其存在的意義,我們要達到什么樣的社會目標、需要什么樣的相應政策,和怎樣的落實體系來達成。進一步學習后,“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和“智圓行方、經(jīng)邦濟世”的訓語更加鞭策自己要刻苦學習和磨練,以期有生之年在“善身”之后能為“濟天下”貢獻綿薄之力。

Beyond的《農(nóng)民》說“踏雪過山雙腳雖漸老,但靠兩手一切達到”。自此,仍將以弘毅厚重自警自強,一往無前,愈挫愈奮,但求不虛度年華,但求無愧于鄉(xiāng)親,無愧于社會。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