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的我的人生感悟讀后感【薦讀】

思而思學網(wǎng)

 篇一: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讀后感

當我開始寫這篇日志時總在想應該怎樣為這篇心得定一個主題,頭腦中反復出現(xiàn)的畫面是季羨林老人那歷經(jīng)滄桑卻依舊睿智的面容。在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后,季老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一種平靜,而這種平靜是人生的一種提煉,一種人文思想的沉淀……

季老在他的《感悟人生》中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我已到望九之年,在八十多年的生命歷程中,一波三折,好運與多舛相結合,坦途與坎坷相混雜,幾度倒下,又幾度爬起來,爬到今天這個地步,我可是真正參透了世態(tài)炎涼的玄機,嘗夠了世態(tài)炎涼的滋味。

人生?何謂人生?季老告訴我們,人生是生命的軌跡,是在這段軌跡中蹣跚的步履,磕磕畔畔的途徑。季老說:做人,應當樸質、平易、應當骨頭硬,心腸軟……季老的一席話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季老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國外的知識分子不同,中國的知識分子永遠關心國家大事。聽了這句,說實話,我很愧顏,作為一名青年,一名有文化有思想的青年,我們更多的想的是自己,在“國”與“己”中,我們選擇了后者,讀書為的是拿文憑,找工作為的是比別人用有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很難著實為“國”而想。在許小的時候,我們說過為“四化”而建設,我們說過,為中華民族、人民而建設,可是現(xiàn)在,我們又有誰能比的上這位耄耋老人呢?老人在接見溫總理時直言不諱的說到,我們國家更應當注重人文主義的建設,老人在展望新的一年時也曾說過,人文建設是他的一個夙愿。而我們誰又能比的上這位老人呢?在耄耋之年,心中惦念的依舊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的人民,而這種惦念卻是一種品格,我們又有誰有這樣的品格呢?

季老,一位中國文壇的泰斗,一位“國寶”級的人物,可老人卻寫了《辭泰斗》、《辭國寶》,老人說太過了,他不是什么泰斗,也不是什么國寶。面對榮譽,老人選擇了辭別,老人的話讓我感動,我記得老人曾在他的書中寫到:……十年浩劫中,我因為膽大包天,自己跳出來反對北大那一位炙手可熱的“老佛爺”,被戴上了種種莫須有的帽子,被“打”成了反革命,遭受了極其殘酷的至今回想起來還毛骨悚然的折磨。從牛棚里放出來以后,有長達幾年的一段時間,我成了燕園中一個“不可接觸者”。……雨過天晴,云開霧散,我不但“官”復原職,而且還加官晉爵,又開始了一段輝煌。原來是門可羅雀,現(xiàn)在又是賓客盈門。你若問我有什么想法沒有,想法當然是有的,一個忽而上天堂,忽而下地獄,又忽而重上天堂的人,哪能沒有想法呢?我想的是:世態(tài)炎涼,古今如此。任何一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以及任何一個生物,從本能上來看,總是趨吉避兇的。因此,我沒怪罪任何人,包括打過我的人。我沒有對任何人打擊報復。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別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讀后感大,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諸躬。假如我處在別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動不見得會比別人好……

老人告訴我們的心得讓我久久不能平息,做人,理應有這樣的“洞悉”力,這份“洞悉”是建立在寬容和理解之上的。

其實這篇日志沒有寫出我全部內心的感動,這僅是膚淺的表達,對季老人文思想的洗禮我依舊渴望,我想,我還會繼續(xù)傾聽季老教誨的同時,淺嘗自己內心獨出一轍的對白。

篇二: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讀后感

近日讀了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集《我的人生感悟》,頗受啟迪、感觸良多。本書采取分章編輯的方式,將季羨林先生不同時期的人生經(jīng)歷,人生體驗與回憶的文章以“我的人生感悟”為名,匯聚整理成書。主要側重于講述季羨林先生所經(jīng)歷的“人生”。這些散文或回憶往事,或講述師友,或寫物抒情,感時言志,篇篇都洋溢這至深的真情,字字都流露出推敲的匠心,因此感人肺腑。季老以其獨特的視角、深刻的體驗,對人生作出了令人折服的詮釋,所有內容都將對指導當今青年一代樹立人生夢想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我雖然年過不惑了,但讀了之后也對人生和生活有了更深的體悟。

生活,是一道多元方程式。需要用縝密的頭腦、從容的心態(tài)、敏捷的思維來求解。

生活,是一場足球賽。你在場上沖鋒陷陣,未必能成功地射門。但你若被動應付,就很難有獲得一球定乾坤“的喜悅。

生活,是一篇高品位的散文。粗看似乎內容龐雜、寬泛無邊,其實你若仔細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它”形散而神不散“。人與人、事與事之間,無不存在著普遍、內在的聯(lián)系。

生活,是一杯特制的茶。只要你細心品味,就能從苦澀中嘗到甘甜,從平淡中感受到溫馨。

生活,是一種潛在的意念。只要你看得透、想得通,生活就會顯得輕松和坦然;相反,你若提得起、放不下,生活就會顯得沉重和勉強。

生活,是一種板塊結構。強者就像野草,能從狹窄的夾縫中崛起,弱者即便是在平坦寬敞的天地也走不出寬闊的大道來。

生活,是一個大舞臺。你不必去刻意挑選自己的角色,而應當全身心地演好自己既得的角色。

生活,是一葉輕舟。如果你把握了正確的航向,縱有風吹浪打,也一定能夠抵達勝利的彼岸。

生活,是一部你自己導演的戲劇。如果你能理智地待人處事,就會是喜劇;反之,你如果意氣用事,恐怕就會是悲劇。生活,是一朵帶刺的玫瑰。你關愛她,就能獲得美的享受;假若你不善待她,則會招來刺扎的苦楚。

生活,是一種難度系數(shù)較大的游戲。你不能游離于”游戲規(guī)則“之外,只有謹慎做事、”內方外圓“,才是上策。

生活,是一首通俗的歌。你要想唱好這首歌,不一定非要有金嗓玉音。最重要的是,用平常的心態(tài),唱出真摯的感情、昂揚的激情。

生活,是一張多彩的情網(wǎng),主要由紅、藍、綠三種主流色調編織而成。紅色是熾熱如火的愛情,藍色是生機勃發(fā)的友情,綠色是純凈無私的親情。

生活,是一位公正而吝嗇的女神。她給予每個人機會,上至英雄豪杰,下至凡夫俗子,概莫能外。不同的是有人抓住了,便成了英雄人杰,反之便是平庸之人一個。

生活,是一座奇特的熔爐。一邊在造就成材的鋼,一邊在淘汰無用的渣。

生活,是一則有趣的故事。其價值不在于篇幅是長是短、辭藻是否華麗,而在于情節(jié)是否跌宕、內容是否豐富多彩。而在于是否有人讀懂了這故事。

生活,是一曲快節(jié)奏的搖滾樂。你只有踩準鼓點,和著節(jié)拍,才能從緊張中找到輕松,從喧鬧中找到樂趣。

篇三: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讀后感

知道季羨林老先生的名字是最近幾年,真正留下印象的是看了他寫的一篇文章《漫談皇帝》,隨后就于2006年10月16日買了他的一本作品集《我的人生感悟》,十分喜愛里面的第三、四部份《寄情》,《曠達》。知道他離開俗世后,就把他的書拿出來又看了一遍。

看了人家的作品也就算是認識了,說是老師也不為過,當然他未必肯認我這個學生,何況老先生身為牛哄哄之北大之副校長。不過讓我跟著他去學吐火羅文之類的,揍死我也不去。

一個人在老年能夠寫出那么純情文章,充滿對母親,對師長,對朋友,對自然的愛,且常常自己為之潸然淚下,他肯定是個有情的人。他也以仁愛之心對待社會,他肯定是個善良之人。

《清塘荷韻》記述了季老在北大池塘中播撒蓮種,最后”荷葉田田,香遠益清“的樂事,季老認為自己”難道我這個人將以荷而傳嗎?“這種以對自然的愛而傳,其實真是比不知道多少書,多少學問要有用的多啊。老先生是以此而有所指嗎?季老以70歲的年齡忽然悟到絲瓜是有思想的,”我無法同絲瓜對話,這是一個沉默的奇跡“。大自然的奇跡正如”絲瓜則心中有數(shù),無言靜觀他怡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對秋陽!凹纠鲜且跃次分脑趯懡z瓜,在寫自然的神奇。老先生以仁愛之心記述了大自然中的”二月蘭“、”夾竹桃“、”馬櫻花“,是這些不名貴的花溫暖著老先生的心,幸福著老先生的心。反觀我們自己,給我們感動,帶給我們幸福的是不是正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草本“呢?

《賦得永久的悔》展現(xiàn)了一位貧家兒子不能陪伴母親的愛和淡淡離開母親的哀傷,或許正是這種與母親在一起的清貧生活,培育了季老”平淡質樸“的本性,也唯有在貧困長大的孩子才能真正體味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那種情感和無奈!哆~耶一家》不多的暗含了季老的一種別樣的“愛情”,但是這種割舍恰恰正是季老的可貴之處,一種男人的但當和一種對家對人的責任,這是風流倜儻之徐志摩老先生不能理解的。季老寫了很多懷念師長和朋友的文章。給我印象深刻的《懷念喬木》一篇,真正體現(xiàn)了“君子之交淡如水”那種友情,也使我們看到了季老淡泊的性格,盡管淡泊需要能力?掌。季老與自己的孩子沒有處理好關系,這不能不說是遺憾和季老的失敗之處。也說明了季老“天人合一”思想是有缺失的。

季老在《牛棚雜記??緣起》中說道:“我恐懼,是因為我怕這些千載難得的經(jīng)驗一旦泯滅,一千萬人遭受難言的苦難為代價而換來的經(jīng)驗教訓就難以發(fā)揮它的‘社會效益’了。想再獲得這樣的教訓恐怕是難之又難了。于是我恐懼!边@既是對社會的一種責任感,也是對社會的警示,擔心將來還會有人發(fā)瘋,有人殘暴!杜E镫s記》我沒有看過,主要是對于人性之惡的事知道的太多,懶得看了,再說現(xiàn)實有的是,何必回頭看呢。季老在文革和“jun。4”的表里如一體現(xiàn)了季老的風骨。季老以善良之心對待社會。

季老常常講到愛國,是所謂“愛國沒商量”,不免為無良政府利用,這想來也令人難過,這或許正是恩封“國學大師”等之名頭的由來。但是季老年青時身處中國風雨交匯外辱內患之際,對國家的情節(jié)自然很深,求國家富強更為迫切,也是情理中的事情。豈不知一國當由全體國民經(jīng)過一定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全民參與的程序,選擇大家能夠基本認同的人員組成國家代理人,依法對公共事務進行管理。但愿季老所說的國家是“國破山河在”的山河。

季老在《八十抒懷》中寫道很喜歡陶淵明的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這或許正是季老長壽的秘訣。大家對季老的長壽很感興趣。其實長壽是學不來的,各自的造化而已。

看季老的書只這一本,自是不能理解季老。從電視中看到過季老,家中放著季老的書,這樣的話,就不能說不認識季老。人去了,人之常情念叨幾句,是為人情。

這樣塵封他的書,自己也就心安了。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