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讀后感
終于把這套書細細讀完了。
我最早關注《倫敦新聞畫報》是因為里面的很多木刻版畫和石印版畫是以照片為摹本的,這和中國早期攝影史息息相關,是我研究的方向,后來發(fā)現(xiàn),除了圖像,文字也很值得深讀,最后還選一部分該畫報中和中國有關的部分翻譯出版了《近代中國的反光鏡》。
這次拿到沈泓老師翻譯的這套《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很興奮,因為我一直很敬佩沈泓老師,他之前出版過的幾本書對我都有很大幫助,而且我知道這套書的工作他已經(jīng)做了很多年,終于到出成果的時候了。從馬可·波羅起世界就在觀察中國了解中國,探險家、商人和使臣們把他們的所見所聞帶回國內(nèi)并傳播出去,其中比較知名的有荷蘭使團的紐霍夫、英國使團的威廉·亞歷山大等等,反觀中國,愿意去了解世界的人卻寥寥無幾,因此,現(xiàn)在去翻看當時世界怎么觀看我們或者說看到了我們的什么,多少有助于現(xiàn)在的我們?nèi)チ私膺^去的中國。特別是,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從明末到現(xiàn)在,從荷蘭東印度公司使團到現(xiàn)在西方國家的主流媒體,應該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對中國了解的變化和態(tài)度的變化,以及形成這種變化背后的原因,這部分內(nèi)容應該會很有趣,或者值得思考。(m.mrnum.Com)當時西方的對中國的“新聞報道”雖然有不準確、臆測或扭曲的地方,不能嚴謹?shù)阶鳛檎,但畢竟提供了另外一個可以審視或佐證正史的視角,我想,這可能也是這套書被定名“遺忘在西方的中國史”的原因。
最后,我還是一貫討厭地說些負面話。我對圖像的質(zhì)量比較敏感,這些早期畫報原作中的插圖很精美,有些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品,但畢竟原作的獲得不容易,所以書中圖像的質(zhì)量不太符合我的標準;此外,書中還有些沒能避免的小錯,比如上卷中P219和P223的配圖一樣,但圖說不一樣。無論如何,瑕不掩瑜,這是一套值得珍藏的好書,里面有作者和編輯的辛苦付出,我更期待他們后續(xù)將推出的1873年以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