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讀后感
又是一本難讀懂的書,看來還是自己書讀的太少,對很多方面還處于弱智狀態(tài),對于心理學(xué)和哲學(xué)這些涉及到人類本性的東西了解太少,進(jìn)而影響了對各種偉大作品的理解能力。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以為是描寫的愛情和性的小說,至少從文章標(biāo)題靈與肉就能隱隱約約覺察些出來,可是看完后才發(fā)現(xiàn)愛情和性只能占這部作品中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作者在書中討論了很多更高層次以至于我還難以理解的東西,比如媚俗,比如牧歌,比如存在。
如果把這本書看成是一部茶余飯后進(jìn)行消遣用的小說,那絕對是天大的錯誤。小說的情節(jié)并不是特別吸引人,背景設(shè)在二戰(zhàn)后捷克被蘇聯(lián)入侵的那段時間,主要人物托馬斯,特蕾莎,薩比娜,弗蘭茨,其他都可以算是配角了。在對這四個人物的生活描寫中,有愛情,有性,有對時局政治的看法,還有就是那些我尚未理解的存在,輕與重,媚俗等等。人物的心理描寫一直體現(xiàn)著這些方面的沖突性,托馬斯和特蕾莎在靈與肉之間的糾結(jié),而薩比娜和弗蘭茨則是在媚俗中選擇,作者在不同的篇章中表現(xiàn)了不同的主題,甚至切換了主人公,切換了時空,但每一次切換都是在不斷加深著對這些方面的理解,反復(fù)迭代,直到終了。
我覺得看過豆瓣上的這篇評論應(yīng)該能加深讀者對這部作品的理解,其中確實涉及到很多哲學(xué)上的問題,并且作者并沒有給出任何解答,所以進(jìn)一步體現(xiàn)了讀懂這部作品的艱難。媚俗是什么?和糞便又有和關(guān)系?這和斯大林的兒子之死又有和關(guān)系?這些問題在初讀小說的時候一個個冒出,讓人云里霧里。如果要我說,我可以把媚俗看成是作秀,你看那些去柬埔寨的國際組織,他們走到泰柬邊境又悻悻返回,留下的不就是幾張以后可以宣傳的照片么?弗蘭茨之死則更體現(xiàn)了對這種作秀的諷刺。至于薩比娜看見美國參議員對孩子微笑宣傳美國如何如何好,她卻不以為然,沒錯,有時候幸福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蘇聯(lián)宣傳的未來的社會兩個人之間最大的矛盾僅僅是愛與不愛,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媚俗的政治美學(xué)理想。
托馬斯和特蕾莎最終回歸農(nóng)村不得不說是這部小說最好的部分,他們拋棄了一切,過著幾乎與外界隔絕的日子,體會到的反倒是幸福,卡列寧的微笑是一種牧歌精神,這讓這部作品的最后與之前作者對世界的批判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看似矛盾的東西反倒體現(xiàn)出了這部作品的偉大。在這最后一部分作者提到和不少關(guān)于真正的和諧的論斷,動物絕不是笛卡爾所說的那些所謂的,人類并不是地球的擁有者而只是管理者。作者提到被火星人套在馬車上的人類,可能會被銀河系的居民掛在鐵桿上烤著吃,這是他也許才會想起過去常在碟子里用刀切著吃的小牛排,會向母牛道歉,不過一切都太遲了。(m.5728338.com)人類真正的善心,只對那些不具備任何力量的人才能自由而純粹地體現(xiàn)出來,人類真正的道德測試,是看他與那些受其支配的東西如動物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尼采會抱著被車夫鞭打的馬哭泣,這真的是一種所謂的精神病么?
卡列寧的微笑是因為它感受到了幸福,感受到它與特蕾莎之間一種牧歌式的愛,動物沒有被逐出伊甸園,在它們眼中,幸福是對重復(fù)的渴望,人類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動物與人類相比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特蕾莎最終明白了托馬斯對自己的愛,盡管有些太遲太遲,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的幸福。這給小說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許這也正是這部作品和其他作品相比更突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