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圣誕節(jié)習俗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jié)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nèi)胨蟀讯Y物放在襪子內(nèi)。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在12月24日平安夜,問你周圍24個不同姓氏的人每人要一角錢,用這2塊4買一個又大又紅的,漂亮的蘋果在5分鐘內(nèi)吃掉,在下一年會有好運哦! 圣誕,英文是CHRISTMAS,美國韋氏辭典,認為這個字是由CHRIST+MASS合成的,其意義是“基督祭典”,而英國牛津辭典亦做相同解釋。央格魯撒克遜語“圣誕”一句,也一樣是基督祭典之意。其它非英語系統(tǒng)國家,如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 圣誕”則有“生日”的意思。至于德國人,稱圣誕節(jié)為“圣誕季”,但其原文則含有“圣夜”之意。圣誕節(jié)是一個普天同慶,人人皆歡樂的日子。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或民族因為傳統(tǒng)習慣的不同,其圣誕節(jié)習俗也各有差異。
英國:他們認為圣誕節(jié)必須吃得痛快。所以圣誕大餐極為豐富,包括豬肉、烤火雞、圣誕布丁、圣誕碎肉餅……等等。家里每一個人都有一份禮物,連仆人也有,禮物都在圣誕節(jié)的早晨分贈。有時逢唱詩班逐門逐戶唱圣誕歌時,他們也會被主人請進屋里,招待茶點或贈予小禮物。
法國:在圣誕節(jié)前夕都要到教堂參加午夜彌撒。彌撒后家人同往年長兄姐家中團聚共享圣誕餐,并分享一年來家中要事。偶有家人不和之事,亦常因圣誕歡聚而盡釋前嫌,言歸于好。故圣誕節(jié)在法國人眼中,視為仁慈和睦的日子。
意大利:在意大利,每逢圣誕節(jié),大家都喜歡在家中安置一些關于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圣誕的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參加圣誕彌撒,然后大家去訪問親戚朋友,但只有小孩和老人得到禮物。在圣誕節(jié)意大利有一種好風俗,孩兒為感謝父母一年來的教養(yǎng),會在未吃圣誕大餐前將他們的作文或詩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里。吃完大餐后便將它取出朗讀。
西班牙:該國的孩童常將鞋子放在窗口或門外,以接受圣誕禮物。在許多城市中,男孩子也常備有許多高級禮物,要送給美麗女子。“牛” 在圣誕節(jié)也受到最好的待遇。因當?shù)赜幸粋髡f:“耶穌降生時,曾有一只牛向他吐氣,使他得到溫暖”。
瑞典:在圣誕佳期中,瑞典人非常好客,每一個家庭不論貧富都歡迎朋友來訪,甚至連陌生人都可以進來吃東西。他們將各樣的食品都擺在桌上,任人自由選擇。
瑞士:該國的圣誕老人穿白色長袍,戴假面具。它們往往由貧苦人裝扮,成群結(jié)隊向富人討取食物和禮物,散隊時才平分所得物。
丹麥:最先出版圣誕郵票的國家。這種圣誕郵票的發(fā)行是為籌措防癆經(jīng)費。丹麥人寄圣誕賀卡、郵件,都喜歡貼這種郵票。
智利:該國在慶祝圣誕節(jié)時,必備一種“猴子尾巴”的冷飲。這種飲料是用咖啡、牛奶、雞蛋、酒及已經(jīng)發(fā)酵的葡萄制成。此飲品為何叫“猴子尾巴”已無人知曉。
挪威:在圣誕節(jié)前夕,家中每一份子就寢前需將鞋子由大到小排成一列。挪威人認為家人如此做可以在未來的一年里得到和睦與安寧。次日早晨,家人見面就互唱最喜愛的圣誕歌曲。
愛爾蘭:該國的家庭在圣誕前夕,會將一支蠟燭或燈放在窗門架上,表示歡迎圣嬰降生。
蘇格蘭:圣誕節(jié)前需將家中借來的物品一一歸還原主。禮物是在新年的頭一星期贈給小孩及仆人。
荷蘭:該國人贈送圣誕禮物往往出人意外,禮物甚至會藏在布丁、羊腸里呢!
德國:圣誕樹的發(fā)源國;酵降募依锒〞胖靡活w美麗的圣誕樹,圣誕餅亦多款且講究。
美國:一個自由且多彩的國家,圣誕節(jié)是他們快樂狂歡的日子。美國的民族復雜,所以其慶祝方式常因移民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大部分室內(nèi)都有別致的布置,門外懸掛著美艷的花環(huán)及綺麗的飾物。
梵諦岡:如果你想在世界最大的圣彼得教堂參加由教皇親自主持的圣誕彌撒,雖然那里可容納三萬五千人但仍需預先定位。其圣誕彌撒大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零時舉行,教皇坐在八個侍從抬著的轎子上穿過群眾,一邊向信徒們祝福一邊走上祭壇。教皇著白袍外罩金黃色祭服,登上圣彼得大教堂的祭壇,以拉丁語念出禱告詞。零時整,號角手吹響的喇叭,安放于大祭壇上的搖籃本被覆蓋著。這時,圣嬰耶穌身上的白布被徐徐除下了。教堂內(nèi)的各國信徒眼眶里含著熱淚,以各自的語言唱出悠揚的“平安夜”。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均視前往圣彼得大教堂,親謁教皇,受其祝福,為一生中最大的榮幸。
日本:雖然日本非基督教國家,但戰(zhàn)后日本過圣誕節(jié)的風氣十分風靡。原因之一與各大商家的促銷有關。有的百貨公司以圣誕樹作裝潢,在店內(nèi)布置雪景,增加銀色圣誕的氣氛。各色茶店、夜總會、酒吧也都安置一株圣誕樹以應景。十二月中旬各商店人山人海,大家為準備圣誕禮物贈送親友而忙碌。善心人士亦趁機致贈禮品予東京室內(nèi)五十二所肢體及心智障礙的兒童。
紐西蘭:該國圣誕節(jié)有二周的假期。圣誕節(jié)前夕,家人朋友共聚一堂開“派對”慶祝。紐西蘭的法律明文規(guī)定,慶祝圣誕需在家中舉行,故酒樓、茶館在下午六時一律打烊。普通商店營業(yè)時間最遲也只能到晚上九時為止。街上可見到穿著蘇格蘭短裙的樂隊巡回演奏。
非洲摩洛哥:在摩洛哥,平時不與平民見面的王族,在圣誕節(jié)當天,公主會在數(shù)千兒童的同樂大會上給貧苦兒童發(fā)禮物。
波蘭:波蘭人分為兩派。在圣誕前夕,一派吃圣誕大餐;另一派整日齋戒虔誠祈禱。
菲律賓:該國過圣誕節(jié)從十二月十六日就開始。做九天的祈求,虔誠的教徒每天早晨四時就起床祈禱。他們相信如此可得圣嬰耶穌及圣母馬利亞的特別恩澤,直到二十二日為止,在三天來朝日才結(jié)束圣誕慶典。
哥倫比亞:他們以化裝舞會來慶祝圣誕。各人戴著假面具盡量不被人認出,凡能認出最多的人就可得到獎品。
澳大利亞:適婚年齡的女子,在圣誕節(jié)時將溶錫傾入冷水中,看它的形狀,來預測未來夫婿的外貌,高矮胖瘦。
捷克:圣誕節(jié)未婚的捷克少女,把削好的蘋果皮,拋在背后。她們以為這樣做可以看出未來夫婿的姓氏之第一個字母。
蘇聯(lián):圣誕前夕,家人圍繞著象征“新歲的樹”,給孩子講述荒誕的老祖父拓荒故事。在圣誕節(jié)當天,中產(chǎn)階級以下的人,爭往大商店搶購禮物互贈親友。
圣誕老人
圣誕節(jié)送禮物已經(jīng)接近成為一個全球通行的習慣了。神秘人物帶給小孩子們禮物的概念衍生自圣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紀生活在小亞細亞的好心主教。荷蘭人在圣尼古拉斯節(jié)(12月6日)模仿他送禮物。在北美洲,英國殖民者把這一傳統(tǒng)溶入圣誕假期的慶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應的成為圣誕老人或者稱為Saint Nick(圣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國人的傳統(tǒng)中,圣誕老人總是快活的在圣誕前夜乘著馴鹿拉的雪橇到來,從煙囪爬進屋內(nèi),留下給孩子們的禮物,吃掉孩子們?yōu)樗粝碌氖澄。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里忙于制作禮物和監(jiān)督孩子們的行為并記錄下來。
法語中圣誕老人叫做Père Noel(與圣誕老人幾乎完全一樣),其紅白相間的衣服曾經(jīng)使可口可樂公司獲得靈感,在1930年代畫出了傳遍世界的圣誕老人形象。在一些文化中,圣誕老人身旁跟隨著Knecht RuPcht,或是稱作"黑彼得"(Black Peter)的家伙。一些版本中,玩具作坊里的侏儒制作了節(jié)日禮物,有時圣誕老人與圣誕夫人是夫妻。在圣誕季期間的北美和英國超市,都有小孩可向其要禮物的圣誕老人出現(xiàn)。
在許多國家里,孩子們準備好空的容器,以便圣誕老人可以裝進一些小禮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國,孩子們平安夜在壁爐上懸掛圣誕襪,因為圣誕老人說過要在圣誕前夜從煙囪下來把禮物放到襪子里。在其他國家,孩子們把空鞋放到戶外,以便圣誕老人可以在圣誕前夜(或圣尼古拉斯日12月5日)贈送禮物。贈送禮物不單單是指圣誕老人,家庭成員和朋友也互相給予禮物。
為什么用圣誕樹裝點圣誕節(jié)
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圣餅的小甜餅,象征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征基督。
西方關于圣誕樹的來歷流行著一種說法:據(jù)說有一位農(nóng)民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圣誕夜里接待了一個饑寒交迫的小孩,讓他吃了一頓豐盛的圣誕晚餐,這個孩子告別時折了一根杉樹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說:“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此美麗的杉樹,報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農(nóng)民發(fā)現(xiàn)那樹枝竟變成了一棵小樹,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來是一位上帝的使者。
圣誕節(jié)的符號
圣誕卡:
圣誕卡(圣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也視為維持遠方親朋好友關系的方式之一。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yōu)點特長等內(nèi)容。
圣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圣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圣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jù)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wěn)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fā)現(xiàn)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哪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