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黨員,一個干部就是一面旗幟。為民而不利己,為公而不營私,已成為共產黨員的形象和化身。以下是小編帶來的講奉獻有作為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幫助。
講奉獻有作為心得體會(一)
近日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fā)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
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yè)績。從李保國同志的先進事跡中,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和奮發(fā)有為。身為大學教授,不僅教書育人,還學以致用,將業(yè)績寫在大地上,寫在萬千農民脫貧致富的笑容里,奉獻是他的品格,有作為是他的追求。
我們的廣大黨員既要具備奉獻精神同時也要有所作為。奉獻精神是有作為的基礎,有作為是奉獻精神的目的,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做
一名合格黨員,首先要將無私奉獻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保爾柯察金關于生命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這是對生命價值的定義,這更是對奉獻的定義。只有將自己的事業(y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聯系在一起,才能體現奉獻的價值和奉獻的 意義。做一名合格黨員,其次要將奮發(fā)有為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我們不能只將奉獻停留在腦海里,停留在口號上,我們要將奉獻運用到實踐中,那就是要奮發(fā)有為。懶政怠政不是奉獻,為官不為更不是奉獻,我們的奉獻要體現在有所作為上,每個黨員的能力有大小,但我們都應該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作為,有所貢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自己對社會有奉獻。李保國同志將自己的奉獻體現在140萬畝荒山披綠上,體現在10
萬農民脫貧致富上,他將奉獻與太行山區(qū)生態(tài)治理、群眾脫貧奔小康的實踐結合起來,將奉獻與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夢想結合起來,使自己得奉獻腳踏實地,有所作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保國同志用他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怎樣做一個講奉獻有作為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我們廣大黨員都應該以他的先進事跡為鏡,講奉獻同時也要有作為。
講奉獻有作為心得體會(二)
針對當前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模糊動搖;黨的意識淡化;宗旨觀念淡薄;黨員精神不振;道德不端等問題。*決定,在全體黨員干部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旨在通過學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做講政治,有信念;講道德,有品行;講規(guī)矩,有紀律;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高度重視“兩學一做”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教育,讓統(tǒng)戰(zhàn)對象學深、悟透,接受教育,提高認識。下面我從講奉獻,有作為的角度談談學習體會。
一、講奉獻 有作為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性質決定了我們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黨員講奉獻,說到底是踐行黨的宗旨!饵h章》規(guī)定,黨員要“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這種犧牲也就是一種崇高的奉獻。
除此之外,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也對黨員廉潔自律規(guī)范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其中第一條規(guī)定了公和私的關系,講到“堅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第四條講的是苦和樂的關系,講到“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獻”。因此每一位共產黨員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黨外干部,要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著一份光榮的使命,要嚴格按照《黨章》的要求,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個人利益服從黨和群眾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
二、講奉獻有作為 無數革命先賢做出了榜樣
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共產黨員沖鋒在前,享受在后,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無私奉獻、英勇犧牲。正如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和改革開放時期,廣大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為了民族的振興和人民的幸福艱苦奮斗、無私奉獻。以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牛玉儒、吳天祥等為代表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以“人民利益高于天”為座右銘,堅持做官不謀私利、一心只為老百姓,始終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忠于職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履行著共產黨員的誓言,贏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歷史證明,我們黨是最富有犧牲精神的黨,講奉獻,是黨員最重要的品質之一。
一個黨員,一個干部就是一面旗幟。為民而不利己,為公而不營私,已成為共產黨員的形象和化身。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一講到奉獻,一談到犧牲,人們想到的,首先就是廣大的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這是人們給予共產黨的榮譽,也是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干部的驕傲。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仍然要繼承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珍惜和保持這種榮譽,始終堅持把講奉獻作為一種自覺行為。
三、講奉獻 有作為要加強黨性修養(yǎng)
我認為,一個有奉獻精神的人,一個有擔當作為的人,一定是一個有堅定理想信念、追求高尚情操的人,作為黨外干部要有所作為必須不斷加強黨性修養(yǎng)。
一是加強理論修養(yǎng)。從根本上說就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自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是加強政治修養(yǎng)。樹立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點和政治原則,保持堅定不移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理想,養(yǎng)成見微知著,胸懷全局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在復雜的環(huán)境和各種考驗面前,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
三是加強道德修養(yǎng)。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認真踐行,并且把它推廣到群眾中去,使之成為建設的重要支柱。
四是加強組織紀律修養(yǎng)。要著眼于黨章;黨的政治紀律;國家法律;以及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工作慣例。“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
五是加強作風修養(yǎng)。就是要自覺抵制“四風”的侵蝕,樹立求真務實民主簡樸的形象。
六是加強文化修養(yǎng)。就是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本領,成為各條戰(zhàn)線、各自崗位上的骨干、內行、專家。
七是加強法律修養(yǎng)。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制度,貫徹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
八是加強實踐修養(yǎng)。黨性修養(yǎng)不能止于知而且要化知為行。
四、講奉獻 有作為要勇于實踐
從多黨合作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歷程,我深切認識到,黨外干部講奉獻,有作為重在躬行,勇于實踐。
4月我擔任農工黨鄂州市委會專職副主委,牢記使命,努力作為,不辜負組織的培養(yǎng)和群眾的信任。
一是抓有影響的工作,展示鄂州農工風采。以農工黨中央開展的“學精神、學黨章、學黨史”知識競賽為抓手,我市委會精選三名隊員參加農工黨湖北省委會組織的選拔賽,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名列各地市州榜首。最佳選手羅向華直接成為農工黨湖北省委會參賽選手之一,參加了農工黨中央在上海的總決賽,為農工黨湖北省委會捧回了二等獎。
二是抓領導直接交辦的工作,樹立有擔當的農工黨員形象。為慶祝農工黨建黨85周年,農工黨中央修繕上海一干會議舊址,并布展,需要相關的歷史史料。受農工黨中央的委托,我市委負責搜集農工創(chuàng)始人之一——鄂州籍人士萬燦的歷史史料。市委會通過不懈努力,終于搜集到萬燦在廈門大學任教的教材、教案、夫人吳艾菊寫的回憶錄等珍貴史料,并通過農工黨湖北省委會領導轉交農工黨中央珍藏。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曾憲初代表農工黨中央向我市委會為一干會議舊址布展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三是抓常規(guī)性重點工作,質量數量有突破。我市委會向農工黨湖北省委會第四屆“同心建支點”論壇提交調研報告5篇,榮獲一等獎一篇;上交農工省委會調研報告8篇,數量超歷史;上交農工省委會社情民意信息24篇圓滿完成全年任務。
我市委會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認真履行參政議政職能,,共提交提案45件,其中四件被市政協評委優(yōu)秀提案。市委會主要領導在鄂州市組織的政黨協商座談會上積極建言,共提交了8篇調研報告,《關于加快我市“十三五”時期健康服務業(yè)發(fā)展的建議》、《關于加快我市遠程醫(yī)療建設的調研報告》先后受到市委書記李兵和市長葉賢林的親批。
四是抓推精準扶貧,量力而行,盡力而為。農工黨鄂州市委會協助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對邱山村12戶開展精準扶貧,捐贈16000元扶貧資金;聯合防艾辦制動五年幫扶計劃,對口幫扶梁子湖區(qū)太和鎮(zhèn)一對艾滋病患兒,首次送去慰問金及物資共3000元。
我市委會的工作得到了農工黨中央的充分肯定。農工黨鄂州市委被農工黨中央授予“中國農工民主黨優(yōu)秀地市級組織”、第三支部被授予“中國農工民主黨先進基層組織”、農工黨鄂州市委副主委楊愛蓮被農工黨中央評為“中國農工民主黨社會服務先進個人”。這是我市委會自成立以來獲得農工黨中央表彰最多的一年。
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首戰(zhàn)之年。我們民主黨派干部要以“兩學一做”為契機,充分發(fā)揮我市全體農工黨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