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老母 黃景仁_ 別老母賞析

思而思學網(wǎng)
別老母 黃景仁,七言絕句,是作者表達自己對于離開母親的難舍和不得不離開的感情!本文由快車教育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別老母
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翻譯:
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fā)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干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敘,從而開了這凄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yǎng)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作品背景:
作者天賦極高,十六歲時應府試,三千人中名列第一,中秀才,但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和母親一起過著孤苦的生活。加之考舉人不中,仕途無望,所以在二十三歲時,不得不外出游幕謀生,《別老母》詩,就是在這種境遇下寫的。作品賞析:
詩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開門簾,告訴老母,兒就要起程動身了。但因為是游幕謀生,這種告別是無一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說河梁去。
一方面是老母難離,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離,這種既難舍又無奈情景,暗示了作者極為痛苦的心情。
詩的第二句“白發(fā)愁看淚眼枯”在即將告別老母外出的時候,作者沒有直抒胸臆,表達對老母難分難舍的情感,而是著筆于老母此時的情狀:白發(fā)蒼蒼,愁容滿面,凄切悲涼,欲哭無淚。還容得著說嗎?一切傷心,都隱藏在老母的這張面孔之中,離不得舍不得,卻不得不離,不得不舍。
這種情感的磨難,真令人寸腸欲斷,撕肝裂肺。至此,誰能不為之動容呢?詩的第三句“慘慘柴門風雪夜”,轉(zhuǎn)入了告別老母的時空環(huán)境,作者用“柴門”“風雪夜”兩個最簡單的詞兒,極其概括典型地告訴人們,在那種環(huán)境下,一個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的凄楚難熬。
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過貧窮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風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說那還只是一種對貧愁的感嘆,那末“柴門”“風雪夜”則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了。風雪因柴門而更為肆虐,柴門因風雪而更為難忍,此時向老母告別,除了“慘慘”還有什么可說呢?
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責,痛恨于一身,發(fā)出了“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感慨。這種感慨是極為凝重的,它已經(jīng)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母之心,戀母之情,而變成了對那個時代的正義控訴,對所有無依,無靠,無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對天下不孝子女的嚴厲譴責,這是由個人情感到整體理念的升華,它從生育學角度告誡世人,養(yǎng)子無用,不如不養(yǎng)。因此,《別老母》詩,比起那些愛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成為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作者資料閱讀:
黃景仁(1749年-1783年),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武進(今江蘇常州)人。16歲應童子試,三千人中名列第一,17歲補博士弟子員,但從此屢應鄉(xiāng)試均未得中。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黃景仁開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太平知府沈業(yè)富、安徽學政朱筠幕中為客。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年)赴北京,次年應乾隆帝東巡召
試取二等,授武英殿書簽官。33歲時,游西安,為陜西巡撫畢沅所推重,援例為縣丞,未補官而病逝于河東鹽運使沈業(yè)富官署中。其著作有《兩當軒集》22卷,其中詩16卷、詞3卷、詩詞補遺及遺文3卷。 以上這篇別老母 黃景仁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詩詞盡在:!
搞笑謎語,腦筋急轉(zhuǎn)彎,祝福語,每日驚喜不斷,盡在快車教育!可通過掃描本站微信二維碼或者添加微信號:miyu_88,即可進行體驗!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