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培訓,源于兒時的夢想;在競爭激烈的現(xiàn)實社會中,堅持著夢的實現(xiàn)。
文革時期,隨父母下放到蘇北濱海一個非常貧困、偏僻的小鄉(xiāng)村,在童年記憶里,每天上學,都要背著個黃帆布書包,書包帶是長長的、人矮矮的,書包斜背著,癟癟地靠在身上;上學還有一項必帶特殊物品—一個小木板凳,因為學校太窮,沒有凳子,所以學生必須自己帶去,一根繩子拴系著的小木板凳或是背著,或是提著,再加上兩個細細的羊角辮,形成了童年愉快的記憶。
昏暗的教室里沒有電燈(當時那里的農村沒有電),條件稍好的人家,用的是需要定期擦拭燈罩的煤油燈,孩子多的條件更差一點的人家用的是一種棉繩浸在油里的玻璃瓶燈,課桌則是一塊坑坑洼洼的長長的木條,放在左右兩面的土墩上。一到三年級都在一個教室里上課,上學的大多都是男生,而女孩在那里很少有機會上學,只能在家打荷包,打草喂豬,做家務。走在放學路上,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到那些女孩背著一筐草,手里拿著割草的鐮刀,站在路邊望著我們的,那種羨慕的眼神。那時夜里經常會做一個夢:“我長大了,成了一名老師,在那個教室里教這些女孩讀課文”
后來,回到了蘇州,在國企待過,外企也工作過,直到自己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工作變了很多,唯一未變還是這份夢想。一個女性擔任著很多的角色:女兒、母親妻子、上司、朋友、培訓師......努力地完成這些角色的責任,也包括準備好,要去完成這個夢中的角色。
其實,最終選擇做培訓也就是選擇了培訓這種生活方式。
這是一種寧靜而致遠的生活方式。在浮躁的環(huán)境中,常常因為要將一個道理闡明,而靜思半晌。思考人之本性;思考自然之規(guī)律;思考一切之本源。相對現(xiàn)世急攻近利的追求物質而言,這種方式太慢了,就好象流水在默默磨平巖石的棱角,幾年幾十年幾百幾千年的歷練,才展現(xiàn)她巨大的力量,而那些急攻近利的物欲,就有若迅速堆砌在沙灘上的建筑,早已了無痕跡。
這是一種快樂的生活方式。每次上完培訓課,陶醉于學員們對課程的肯定中,更深深地感謝那些提出改善建議的學員。每次培訓,都是一個分享自己的知識、智慧的過程,在與學員的互動學習中,那樣的快樂時光總感覺非常短暫。雖僅僅短暫的交流開始,從此學員變成了朋友,自此常利用各種現(xiàn)代通訊工具:電子郵件、電話、MSN等進行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雖然,常有備課到凌晨兩三點的時候;雖然,一天授課下來,感覺疲倦;但總感覺有用之不竭的精力,常常和朋友們說:“累,并快樂著!”
這是一種充滿挑戰(zhàn)的生活方式。既需要淵博的理論知識、又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并要以別人能夠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需要擁有智慧才能做好。而往往,一個人要擁有聰明并不難,而想要擁有智慧,卻需不斷地修煉。
這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在充滿嚴酷競爭的各種壓力下,因為肩負著播撒積極心態(tài)的責任,所以首先培養(yǎng)著自己的積極心態(tài)。在各種書籍的海洋中尋覓積極的信息,從眾多的朋友身上汲取積極的因素,從一次次失敗的經歷中,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承受力,總結傳播積極心態(tài)的方法,不斷激勵自己,不斷鼓勵朋友。
培訓師就像是一個“蛋糕師”,需要將培訓這塊蛋糕做的更碩大、更美味,讓更多有心人有緣參加培訓,讓更多參與者體會到“蛋糕”的香甜,學習的快樂。
而當“蛋糕”做到四十五歲時,希望能實現(xiàn)兒時的夢想,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建一所希望小學,讓那路邊的拿鐮刀的小女孩,拋棄悵然若失的心情,歡心鼓舞地走入美麗的校園。而我捧起兒時熟悉的書本,伴著這些純樸的孩子學習,聽那朗朗的書聲,一生何求?
培訓-- 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相關文章:
1.企業(yè)培訓的性質
2.有效的企業(yè)培訓
3.現(xiàn)代企業(yè)新人培訓發(fā)展趨勢
4.企業(yè)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5.企業(yè)培訓建議與對策
6.企業(yè)培訓新趨勢
7.對中國企業(yè)培訓工作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