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抽出很緊的時間看完這部電影《風(fēng)雨哈佛路》,幾乎是滿含淚花看完,打開文檔,想留下一點文字或者別的什么東西,這樣的文字,很久沒有去感受與感動!
這部電影是一個朋友推薦給我的,本來很早就該看了,一則是我不怎么愛看外國電影,二則是太忙了,一直沒有看。
這幾天,當(dāng)我再看網(wǎng)絡(luò)的評論時,再次觸動我想看的經(jīng)脈,于是抓緊抽出點時間,利用午休看完這部影片。
片頭歌是那種蒼涼的富有穿透力的聲音,別的什么都沒有聽懂。然后就是一個毒癮發(fā)作的女人在屋子里瘋狂地找錢,她要去買毒品,要去買酒,因為沒有這些東西她活不下去,她從來都是憑這些東西支撐自己的,她也嘗試過沒有這種東西的生活,但她失敗了,他得繼續(xù)吸毒。也許毒品、酒精和精神分裂,正是母親逃避的一種方式吧?母親被她自己的父親強暴,母親不愿意接受這樣的事實,當(dāng)母親清醒的時候,除了給那小姑娘有限的愛,就是去面對這樣的事實,這樣的事實比毒品更殘酷,所以母親愿意生活在毒品和酒精的世界。也許就是因為這些,這個孩子不是那么仇恨毒品。
母親吸毒——被迫戒毒——吸毒,最后終于染上艾滋病而孤獨地死去。
父親沒有能力給她一個安身的地方,收容所是父親的家,父親把她創(chuàng)造出來的時候也許是盡心盡力的,然后就不怎么關(guān)心她的死活了,因為他沒有這個能力。
姐姐住外祖父家,同樣遭到外公的逼迫,她不愿意面對這樣的骯臟和恐怖,所以她選擇了流浪。她在街頭乞討,在超市偷竊,在垃圾桶里尋找食物。
她本來就該有恨的——恨自己的父母,恨自己的家庭,恨命運。但她沒有。她一直認(rèn)為母親是愛她的,所以她堅定地愛著自己的母親,她同樣真誠地對父親喊出“爸爸,我愛你!”當(dāng)我看到父女倆在那所改變她人生的中學(xué)門前擁抱的時候,我又流淚了。有的人靠被愛支撐,而她是靠著愛支撐自己,這就是她的過人之處。她常常去照顧生病的母親,甚至覺得母親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我想她是對命運抱以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之后的愛的升華啊……她把母親帶她坐紙滑板的經(jīng)歷無限放大,放大到足以感受到母親的溫暖之愛時時刻刻包圍在她的全身的程度。
“世界在轉(zhuǎn)動,你只是一粒塵埃,沒有你,地球照樣在轉(zhuǎn)動。”所以,正確的態(tài)度不是抱怨這個世界,而是時時擦亮你的雙眼,看看這個世界有沒有令你立身處世的機會。“現(xiàn)實是不會按照你的意志去改變的,因為別人的意志會比你的更強些。”她就是一棵小草,但就是因為她是小草,所以才有“春風(fēng)吹又生”的堅韌。她沒有沉迷,更沒有沉淪。因為她深深知道,如果永遠(yuǎn)這樣沉淪下去,只會讓自己永遠(yuǎn)地生活在底層。她在艱難的生活中漸漸地悟出了這個道理。“沒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所以只要活著,就一定要努力!”
所以她可以在凄冷的夜里,靠著在地鐵火車上來來回回地坐車來度過夜晚,她可以在幫人洗碗的時候,把背誦清單貼在墻上,一邊洗碗一邊記誦。
她在沒有愛的家庭學(xué)會了愛,學(xué)會了寬容,學(xué)會了無條件地愛父母愛他人,愛社會。
她在垃圾桶里找來的食物,卻能夠產(chǎn)生出與命運拼搏的毅力和勇氣。她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四年的高中課程,她以全校第一的身份問鼎《紐約時報》獎學(xué)金,在答辯會上,她所表達(dá)的對母親無怨無悔的愛,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所有的評委……
寫到這里,我眼里再次充滿淚水。因為電影而想起了自己的生活——也許就是因為自己曾經(jīng)置身于生活的最底層,所以才能夠相信自己雙腳屹立于大地之上,所以我要堅強;也許就是因為自己曾經(jīng)遭受過極度的貧困,所以能夠坦然地面對生活的任何狀況,所以我奮斗;也許就是因為自己曾經(jīng)遭遇過太多的孤立無援,所以才珍惜自己所碰到的每一次對他人伸出援手的機會,所以我關(guān)心;也許就是因為自己遭遇過太多的冷漠,所以才懂得溫暖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所以我愛——愛生活,愛家人,愛他人,愛世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們沒有權(quán)力去抱怨,去仇恨,去算計。上帝不愛你的目的,就是希望你學(xué)會愛;上帝讓你遭遇艱難困苦的目的,就是讓你戰(zhàn)勝艱難困苦……上帝不是給所有的人這樣絕好的機會的,所以你得珍惜,得奮斗。
看到電影中利茲母親的尸體被裝在一個方方的棺材里,母親被葬在第51區(qū),一個不收費的,沒有典禮,沒有牧師,沒有墓碑的墓區(qū)。母親小的時候被她自己的父親強暴了,精神分裂,她的生活的壓力很大,她的內(nèi)心充滿黑暗,她無法直視這個社會,她選擇逃避,選擇喝酒吸毒,選擇用這些方式來麻痹自己同時也毀滅自己——她靜靜地蜷縮在母親的棺材上面,推土機正要把掩埋母親的泥土倒下來,她站起身,爬出母親的墓穴,同時也爬出自己十六歲以前的生活,她眼里沒有淚水,她要改變,她不愿意像一個白癡一樣的生活,她選擇了用上學(xué)改變命運。她沒有覺得自己可憐,這就是她的生活,她甚至要感謝這種生活,這種生活讓她意識到,自己必須往前走,沒有退路,不能停留。
為了不讓自己永遠(yuǎn)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她選擇了超出常人的執(zhí)著,選擇了努力,選擇了知識。所以她走進(jìn)了哈佛大學(xué)——她的名字叫Liz Murray,學(xué)名伊利莎白——這個名字是母親瘋癲發(fā)作的時候才叫的。如果你與她有緣,她就會從《風(fēng)雨哈佛路》里婷婷地向你走來,并且用她堅強而溫柔的聲音告訴你——
“我希望能和別人平起平坐,而不是低人一等。我希望能去哈佛,接受良好教育,讀遍所有好書,于是,我情不自禁的想,我是不是該發(fā)揮自己的每一分潛力呢?我必須努力,必須奔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