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孝經(jīng)》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首次將孝親和_____聯(lián)系起來。(答案:忠君)
2. 在《______》中,《孝經(jīng)》是唯一一本自其成書就被稱為“經(jīng)”的典籍。(答案:《十三經(jīng)注疏》)
3.《孝經(jīng)》在唐代被尊為經(jīng)書,南宋以后被列為_____之一。(答案:十三經(jīng)/《十三經(jīng)》)
4.在《孝經(jīng)》的《三才章第七》中,講到的“三才”是指_____。(答案:天、地、人)
5.北宋邢?疏《孝經(jīng)》名為《_______》答案:《孝經(jīng)正義》
6.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社稷)。
7.(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8.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9.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10.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11.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
12.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13.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
14.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安上治民,莫(善于禮)。
15.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
16.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17.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18.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
二、判斷
1.唐高宗曾親自為《孝經(jīng)》作注(×)(應(yīng)該是唐玄宗)
2.由《孝經(jīng)》可知儒家的孝道的觀念不只于孝順父母而已,孝順父母只是孝道的開始。(√)
3.《孝經(jīng)》中的對故去的祖靈的祭祀并不是為了祈求保佑,是為了表示不忘祖宗恩德之意。(√)
4. 《孝經(jīng)》中,孔子認為, 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chǎn)生的根源(√)
5. 《孝經(jīng)》作者有幾種說法,其中有作者是孔子、也有作者是曾子或曾子門人等說法。(√)
6.《孝經(jīng)》,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道家的倫理思想。(×)
7.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tǒng)而詳細的規(guī)定。它主張把“孝”貫串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
8.《孝經(jīng)》沒有根據(jù)不同人的身份差別規(guī)定了行“孝”的不同內(nèi)容。(×)
9.諸侯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
10.士階層的“孝”要求“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 √)
11.《孝經(jīng)》還把道德規(guī)范與律聯(lián)系起來,認為“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國家法律的權(quán)威,維護其宗法關(guān)系和道德秩序。( √)
12.《孝經(jīng)》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tǒng)而繁瑣的規(guī)定。( √)
13.《孝經(jīng)》稱作“經(jīng)”,與《易經(jīng)》、《詩經(jīng)》、《書經(jīng)》的情況是一樣的( ×))
14.《孝經(jīng)》的內(nèi)容主要是關(guān)于行孝道的道理、準則和方法( √)
15.《孝經(jīng)》主張把“孝”貫串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
16.《孝經(jīng)》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guī)范,“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于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 √)
17.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古者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這句話正確嗎?(×)
18. 《孝經(jīng)》在唐代被尊為經(jīng)書,南宋以后被列為《十三經(jīng)》之一。(√)
19.《孝經(jīng)》在中國古代影響很大,歷代王朝無不標榜“以孝治天下”(√)
20.《孝經(jīng)》在長期以來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將來”的經(jīng)典,對傳播和維護社會倫理起了很大作用。(√)
21.《孝經(jīng)》在中國倫理思想中,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lián)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fā)展和擴大,并把“孝”的社會作用絕對化神秘化,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22.《孝經(jīng)》成書于秦漢之際。(√)
23.《孝經(jīng)》元代以后被列為《十三經(jīng)》之一。(×)
24.《孝經(jīng)》把人之孝分為五大類,有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
25.《孝經(jīng)》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統(tǒng)而繁瑣的規(guī)定。以顯父母”,是孝之終。主張“孝”要“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26.《孝經(jīng)》當中有很多的愚忠、愚孝的思想。(√)
27.《孝經(jīng)》的“經(jīng)”與“詩經(jīng)”、“春秋經(jīng)”的同義(×)
28.第十六章的章名是感應(yīng)章嗎?(×)
29.孝是我國傳統(tǒng)的美德,最早記載孝行的文獻是《孝經(jīng)》(×),是尚書
30.孔子述作,垂范將來”是指孝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