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莫宣卿、吳大猷、陳欽、李炳輝、馮譽驥、黎雄才、鄧兆祥、周其鑒、彭泰來,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肇慶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莫宣卿(834年-868年)
吳大猷(1907年—2000年)
陳欽(公元前49年~公元15年)
李炳輝(1890年—1911年)
馮譽驥(?-1883年)
黎雄才(1910年-2001年)
鄧兆祥(1903年—1998年)
周其鑒(1893年一1928年)
彭泰來(1790年-1867年)
二、肇慶歷史沿革
肇慶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曾是西江流域政治中心和軍事重鎮(zhèn);既是嶺南土著文化和廣府文化的發(fā)祥地,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明與西方文明交匯最早的地區(qū)之一。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處亞熱帶的肇慶適宜人類居住,14萬年前區(qū)域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2230多年。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所設四會縣是廣東省4個最早建制縣之一;西漢元鼎六年(前111)設高要縣;隋朝開皇九年(589)置端州;北宋政和八年(1118)設肇慶府,意為“開始吉慶”;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至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肇慶是兩廣總督府駐地。
全市有文物古跡300多處,其中梅庵、德慶學宮、悅城龍母祖廟、肇慶古城墻、七星巖摩崖石刻、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6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36處。國有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12座、非國有博物館4座。
肇慶市有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3個,端硯制作技藝、民間信俗(悅城龍母誕)和民間社火(高要春社);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24個,端州區(qū)的端硯制作技藝、肇慶裹蒸制作技藝、疍家糕制作技藝、包公傳說,鼎湖區(qū)的中秋節(jié)(燒番塔),高要區(qū)的金渡花席編織技藝、高要春社、加冠命字、端午節(jié)(金利龍舟習俗),四會市的四會玉雕、古法造紙、貞仙誕、四會民歌,廣寧縣的廣寧玉雕,德慶縣的民間信俗(悅城龍母誕)、雄雞舞、德慶學宮祭孔活動,封開縣的五馬巡城、麒麟白馬舞、封開采茶戲、封開山歌,懷集縣的龍魚舞、貴兒戲、春牛舞。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有肇慶市七星巖傳說、高要家具制作技藝(大灣紅木家具傳統(tǒng)雕刻技藝)、廣寧縣“舂白糍”等72個。
三、肇慶簡介
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東部和東南部與佛山市接壤,西南與云浮市相連,西及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梧州市和賀州市交界,北部及東北部與清遠市相鄰。全境位于北緯22°47′~24°24′和東經(jīng)111°21′~112°52′。全市行政區(qū)域總面積148.91萬公頃,設端州區(qū)、鼎湖區(qū)、高要區(qū),轄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懷集縣,代管四會市,設87個鎮(zhèn)、17個街道、1個民族鄉(xiāng)、1255個行政村和299個社區(qū)。2022年肇慶市常住人口共412.84萬人,城鎮(zhèn)人口為215.25萬人,城鎮(zhèn)人口比重52.14%。2010年9月,國務院批準肇慶高新區(qū)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2012年10月27日,肇慶新區(qū)掛牌成立。2015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廣東省調(diào)整肇慶市部分行政區(qū)劃,同意撤消縣級高要市,設立肇慶市高要區(qū),以原高要市的行政區(qū)域為高要區(qū)的行政區(qū)域,高要區(qū)人民政府駐南岸街道府前大街25號。
2022年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2705億元、同比增長1.1%(以下簡稱“增長”),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增長1.5%,固定資產(chǎn)投資下降1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3.8%,進出口總額下降4.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0.83億元、增長9.8%(剔除留抵退稅等因素同口徑增長14.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
肇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曾是西江流域政治中心和軍事重鎮(zhèn);既是嶺南土著文化和廣府文化的發(fā)祥地,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早的交匯處。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處亞熱帶的肇慶適宜人類居住,14萬年前區(qū)域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2230多年。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所設四會縣是廣東省4個最早建制縣之一;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設高要縣;隋朝開皇九年(589)置端州;宋政和八年(1118)設肇慶府,意為“開始吉慶”;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肇慶是兩廣總督府駐地。
肇慶風光秀麗,旅游資源豐富。城區(qū)的七星巖,湖山一體、波光巖影,兼有陽朔之山、桂林之水形勝,美不勝收,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鼎湖山山高林密,峰巒競秀,古木參天,綠蔭蔽日,鳥語花香,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和生物圈”生態(tài)定位研究站。以星湖風景區(qū)為中心,沿西江、綏江溯江而上,盤龍峽、“天下第一石”、千層峰、廣寧竹海大觀、燕巖等景點次第展開,構成了千里旅游走廊的絢麗畫卷。
肇慶物華天寶,自然資源豐富。不僅擁有豐富的土地、農(nóng)林資源和水力資源,而且擁有黃金、玉石等50多種礦產(chǎn)資源,被譽為廣東的“黃金之鄉(xiāng)”“中國硯都”。肇慶民風淳樸,文明法治蔚然成風。在長期的精神文明建設實踐過程中,肇慶人形成了“開放兼容、務實進取”的現(xiàn)代肇慶人精神,愛國愛鄉(xiāng)、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知書達理,營造了文明法治、和諧安康的社會氛圍。